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2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依据 | 第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论文的结构及创新点 | 第11-12页 |
1.3.1 论文结构 | 第11页 |
1.3.2 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2章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和素质要求 | 第12-17页 |
2.1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和特质 | 第12页 |
2.2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素质要求 | 第12-17页 |
2.2.1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 第13页 |
2.2.2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13-14页 |
2.2.3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与时俱进的历史使命感 | 第14-15页 |
2.2.4 健全的人格 | 第15页 |
2.2.5 执着的学术精神 | 第15-17页 |
第3章 新时期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必要性 | 第17-21页 |
3.1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保证 | 第17-18页 |
3.2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战略需要 | 第18页 |
3.3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新时期高校的神圣使命 | 第18-19页 |
3.4 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新时期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19-21页 |
第4章 当前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现状分析 | 第21-28页 |
4.1 近年来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作的实践探索 | 第21-25页 |
4.1.1 依托团校,加强理论学习 | 第21-22页 |
4.1.2 把握主旋律,开展主题教育 | 第22-23页 |
4.1.3 组织社会实践,丰富志愿服务 | 第23-25页 |
4.2 当前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26页 |
4.2.1 在培养形式和方法创新不足 | 第25页 |
4.2.2 在培养体制建设系统化不够 | 第25-26页 |
4.3 当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面临的挑战 | 第26-28页 |
4.3.1 网络等新兴媒体对青年马主义者培养的直接冲击 | 第26页 |
4.3.2 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对青年马主义者培养的消极影响 | 第26-27页 |
4.3.3 社会矛盾的复杂化对青年马主义者培养的严峻挑战 | 第27-28页 |
第5章 新时期加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途径 | 第28-37页 |
5.1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指导原则 | 第28-30页 |
5.1.1 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 第28-29页 |
5.1.2 日常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 | 第29页 |
5.1.3 选拔、培养、使用相结合 | 第29-30页 |
5.2 明确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内容 | 第30-33页 |
5.2.1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 第30-31页 |
5.2.2 解放思想: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的法宝 | 第31-32页 |
5.2.3 意识与境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核心 | 第32-33页 |
5.3 把握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四重四抓”的培养途径 | 第33-37页 |
5.3.1 重情感、抓信念 | 第33-34页 |
5.3.2 重层次、抓机制 | 第34页 |
5.3.3 重效应、抓榜样 | 第34-35页 |
5.3.4 重平台、抓载体 | 第35-3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