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与近代历史教育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选题依据与意义 | 第8-10页 |
(一) 选题依据 | 第8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四、研究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梁启超的历史教育思想 | 第14-28页 |
第一节 梁启超历史教育思想的形成 | 第14-18页 |
一、史家的历史责任感 | 第14-16页 |
二、史学研究的奠基 | 第16-18页 |
第二节 梁启超对历史教育根本目的的认识 | 第18-21页 |
一、培育新民 | 第18-20页 |
二、供国民资鉴 | 第20-21页 |
第三节 梁启超对历史教育内涵的认识 | 第21-28页 |
一、用西方先进的历史观念改造国人 | 第22-23页 |
二、用殖民地的亡国历史教育国人 | 第23-25页 |
三、以中国优秀历史文化与英雄人物激发国人 | 第25-28页 |
第二章 梁启超的历史教育实践活动 | 第28-44页 |
第一节 历史教育的途径 | 第28-34页 |
一、兴办学校 | 第28-31页 |
二、创立报刊 | 第31-33页 |
三、组织学会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历史教材的编纂方法 | 第34-38页 |
一、批判旧教材 | 第34-36页 |
二、编纂新教材 | 第36-38页 |
第三节 历史教学方法的革新 | 第38-44页 |
一、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 | 第39-40页 |
二、重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 第40-41页 |
三、“海潮狮吼”式的教学风格 | 第41-44页 |
第三章 梁启超历史教育思想的影响与启示 | 第44-60页 |
第一节 历史教育功能的追求 | 第44-48页 |
一、重视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 第44-46页 |
二、发挥历史教育经世致用的功能 | 第46-48页 |
第二节 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 | 第48-53页 |
一、优化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体例 | 第48-50页 |
二、完善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组织 | 第50-53页 |
第三节 历史教学中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 第53-60页 |
一、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 第53-55页 |
二、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性 | 第55-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