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寞市集:西南农村市集文化研究--基于铜梁民兴市集的田野调查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三、研究对象 | 第11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调查地概况 | 第13-19页 |
一、经济 | 第13-15页 |
二、教育 | 第15-16页 |
三、交通 | 第16页 |
四、赶集背景 | 第16-19页 |
第二章 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市集建筑 | 第19-25页 |
一、市集老建筑 | 第19-20页 |
1、老市集建筑 | 第19页 |
2、川主庙 | 第19-20页 |
二、市集现代建筑 | 第20-23页 |
1、市集新兴农民新村 | 第21-22页 |
2、公共文化娱乐建筑 | 第22-23页 |
三、市集建筑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传统市集店铺的流失及现代店铺的兴起 | 第25-35页 |
一、逐渐逝去的传统店铺 | 第26-29页 |
1、茶馆 | 第26页 |
2、照相馆 | 第26-27页 |
3、服装店 | 第27-28页 |
4、市集摊点 | 第28-29页 |
二、市集新兴店铺 | 第29-33页 |
1、麻将馆 | 第29-30页 |
2 、超市 | 第30-32页 |
3 、快递代收点 | 第32-33页 |
三、店铺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市集人的生活方式 | 第35-43页 |
一、市集的生意人 | 第35-38页 |
1、店铺经营者 | 第35-36页 |
2、摊点经营者 | 第36页 |
3、市集贸易中的“熟人”交易 | 第36-38页 |
二、市集居民 | 第38-39页 |
三、单纯的赶集人 | 第39-41页 |
1、老一代赶集人 | 第40页 |
2、市集中年一代 | 第40-41页 |
3、市集中的年轻一代 | 第41页 |
四、市集人小结 | 第41-43页 |
第五章 从市集看当地人交往方式的变化 | 第43-49页 |
一、难以扩展和持续的农村熟人关系 | 第43-45页 |
1、重要的熟人关系扩展地——市集学校 | 第43-44页 |
2、重要的熟人关系扩展地——市集文化中心川主庙 | 第44-45页 |
二、农村居民交往方式的转变 | 第45-46页 |
三、当前市集交往的呈现形式 | 第46-47页 |
1、市集碰面 | 第46页 |
2、麻将馆谈话 | 第46-47页 |
3、乘车点谈话 | 第47页 |
4、市集约见 | 第47页 |
四、交往方式小结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