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4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2.3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3 论文难点及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2.1 关于清洁发展机制现状、问题及经验的研究 | 第15-19页 |
2.1.1 关于清洁发展机制发展现状的研究 | 第15页 |
2.1.2 关于清洁发展机制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案的研究 | 第15-18页 |
2.1.3 关于清洁发展机制国际经验的研究 | 第18-19页 |
2.2 关于清洁发展机制效果评价的研究 | 第19-20页 |
2.3 文献述评 | 第20-22页 |
3 清洁发展机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挑战和影响机理 | 第22-26页 |
3.1 清洁发展机制的现状 | 第22页 |
3.2 清洁发展机制面临的挑战 | 第22-23页 |
3.3 清洁发展机制对环境影响的机理研究 | 第23-26页 |
3.3.1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影响机理 | 第24页 |
3.3.2 节能和提高能效的影响机理 | 第24页 |
3.3.3 甲烷回收利用的影响机理 | 第24-26页 |
4 超效率SBM-DEA模型环境效率评价 | 第26-37页 |
4.1 环境效率理论 | 第26页 |
4.2 超效率SBM-DEA模型 | 第26-29页 |
4.2.1 传统DEA模型 | 第26-28页 |
4.2.2 超效率SBM-DEA模型简介 | 第28-29页 |
4.3 超效率SBM-DEA模型实证分析 | 第29-37页 |
4.3.1 数据处理和指标选择 | 第29-30页 |
4.3.2 投入和产出的数据描述性统计 | 第30-34页 |
4.3.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4-37页 |
5 实证研究 | 第37-47页 |
5.1 环境效果评价模型 | 第37-40页 |
5.1.1 DID模型 | 第37页 |
5.1.2 DID模型构造 | 第37-38页 |
5.1.3 指标选择 | 第38-39页 |
5.1.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5.2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7页 |
5.2.1 面板数据模型 | 第40-41页 |
5.2.2 指标选择 | 第41-42页 |
5.2.3 环境效率影响因素的回归检验 | 第42-43页 |
5.2.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3-47页 |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7-49页 |
6.1 主要结论分析 | 第47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2-5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