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云存储简介 | 第10-11页 |
1.1.2 基于属性加密的访问控制技术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的发展 | 第12-13页 |
1.2.2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主要贡献 | 第17页 |
1.4 主要符号表 | 第17-18页 |
1.5 章节安排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基础理论 | 第20-26页 |
2.1 属性加密基础知识 | 第20-23页 |
2.1.1 双线性对 | 第20页 |
2.1.2 访问结构 | 第20-21页 |
2.1.3 密钥结构 | 第21-22页 |
2.1.4 KEK树 | 第22-23页 |
2.2 Shamir秘密共享方案 | 第23-24页 |
2.3 公钥密码体制的形式化定义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基于属性加密的访问控制技术的研究 | 第26-32页 |
3.1 访问策略的表达性 | 第26-27页 |
3.2 权限撤销 | 第27-30页 |
3.2.1 添加时间戳的方法 | 第27-28页 |
3.2.2 权限撤销的即时性与精细化 | 第28-30页 |
3.3 非单一授权中心 | 第30-31页 |
3.4 算法的主要设计思路 | 第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基于属性子集的细粒度访问控制方案 | 第32-44页 |
4.1 系统模型和安全性要求 | 第32-33页 |
4.1.1 系统模型 | 第32-33页 |
4.1.2 安全性要求 | 第33页 |
4.2 转化节点 | 第33-34页 |
4.3 算法定义 | 第34-36页 |
4.4 具体方案 | 第36-42页 |
4.4.1 系统初始化 | 第37页 |
4.4.2 密钥生成 | 第37-39页 |
4.4.3 数据加密 | 第39页 |
4.4.4 密文重加密 | 第39-40页 |
4.4.5 密文解密 | 第40-42页 |
4.5 密钥更新 | 第42-4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安全性分析与性能 | 第44-57页 |
5.1 安全性分析 | 第44-47页 |
5.1.1 抗串谋攻击 | 第44-45页 |
5.1.2 数据机密性 | 第45-46页 |
5.1.3 后向安全和前向安全 | 第46-47页 |
5.2 功能比较 | 第47页 |
5.3 性能分析与测试 | 第47-53页 |
5.3.1 复杂度分析 | 第47-49页 |
5.3.2 时间开销测试 | 第49-53页 |
5.3.3 性能优化 | 第53页 |
5.4 密钥加密密钥的生成优化 | 第53-5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六章 访问控制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57-85页 |
6.1 系统总体设计 | 第57-58页 |
6.2 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58-73页 |
6.2.1 客户端模块 | 第58-66页 |
6.2.2 服务器模块 | 第66-71页 |
6.2.3 密钥生成模块 | 第71-73页 |
6.3 系统功能测试 | 第73-84页 |
6.3.1 系统开发环境 | 第73页 |
6.3.2 功能测试 | 第73-8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7.1 总结 | 第85页 |
7.2 展望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