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

利用硅转运蛋白突变体研究水稻中硅与水杨酸信号协同抗虫的机理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植物对硅的吸收转运与硅在植物中的分布第12-14页
    1.3 硅对植物生长与抗性的影响第14-15页
    1.4 硅的抗虫机制第15-18页
        1.4.1 营养和物理防御机制第15-17页
        1.4.2 生化和分子防御机制第17-18页
    1.5 植物信号转导途径第18-21页
        1.5.1 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第18页
        1.5.2 水杨酸信号转导途径第18-19页
        1.5.3 乙烯信号转导途径第19页
        1.5.4 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第19-20页
        1.5.5 过氧化氢信号转导途径第20页
        1.5.6 激素途径之间的相互作用第20-21页
    1.6 刺吸式昆虫诱导的防御反应机制第21页
    1.7 硅提高水稻抗褐飞虱的研究进展第21-22页
    1.8 硅与植物激素互作概况第22页
    1.9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2-24页
第二章 施硅对水稻生长和抗虫性的影响第24-35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4-27页
        2.1.1 材料第24页
        2.1.2 方法第24-27页
    2.2 数据处理第27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7-34页
        2.3.1 施硅对水稻生长影响第27-29页
        2.3.2 施硅对水稻抗虫性的影响第29-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褐飞虱为害对不同处理水稻生理生化的影响第35-4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5-39页
        3.1.1 材料第35页
        3.1.2 方法第35-39页
    3.2 数据处理第39-40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0-45页
        3.3.1 施硅及褐飞虱取食对水稻SOD活性的影响第40-41页
        3.3.2 施硅及褐飞虱取食对水稻POD活性的影响第41-42页
        3.3.3 施硅及褐飞虱取食对水稻PPO活性的影响第42-43页
        3.3.4 施硅及褐飞虱取食对水稻PAL活性的影响第43页
        3.3.5 施硅及褐飞虱取食对水稻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43-44页
        3.3.6 施硅及褐飞虱取食对水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第44-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硅与水杨酸在水稻抗虫反应中的关系研究及抗性相关基因表达量测定第46-60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6-49页
        4.1.1 材料第46页
        4.1.2 方法第46-49页
    4.2 数据处理第49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9-58页
        4.3.1 外施SA对水稻各部位硅含量的影响第49-51页
        4.3.2 BPH处理对水稻茎秆硅含量的影响第51页
        4.3.3 褐飞虱取食后各处理水稻水杨酸含量的变化第51-52页
        4.3.4 外施SA各处理水稻褐飞虱蜜露量的变化第52-53页
        4.3.5 施硅及虫害取食对SA途径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第53-55页
        4.3.6 施硅及虫害取食对JA途径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第55-56页
        4.3.7 施硅及虫害取食对ET途径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第56-57页
        4.3.8 施硅及虫害取食对GA途径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第57-58页
        4.3.9 施硅及虫害取食对水稻抗褐飞虱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第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第60-63页
    5.1 讨论第60-62页
    5.2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饲喂地中海粉螟卵对小黑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力的影响
下一篇:利用RSV的“抓帽”鉴定TYLCV的转录起始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