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课题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2.1 课题研究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2.2.2 课题研究现实意义 | 第13页 |
1.3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13-17页 |
1.3.1 国内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外现状 | 第15-17页 |
1.4 课题研究思路和主要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课题主要内容及框架 | 第18-20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20页 |
1.6 研究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第2章 视觉传达语境研究 | 第22-29页 |
2.1 视觉传达概念 | 第22页 |
2.2 视觉传达发展概况 | 第22-23页 |
2.3 视觉传达构成要素 | 第23页 |
2.4 视觉传达涵盖领域 | 第23-24页 |
2.4.1 视觉传达领域涵盖内容 | 第23-24页 |
2.4.2 视觉传达领域综合分析 | 第24页 |
2.5 视觉传达语境分析 | 第24-28页 |
2.5.1 语境的概念 | 第25-26页 |
2.5.2 视觉传达语境的现状 | 第26-27页 |
2.5.3 视觉传达语境中的发展趋势 | 第27-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武强年画民艺史及风格研究 | 第29-41页 |
3.1 武强年画民艺史 | 第29-32页 |
3.1.1 武强年画产生条件 | 第29页 |
3.1.2 武强年画发展概况 | 第29-32页 |
3.2 武强年画题材及艺术风格分析 | 第32-35页 |
3.2.1 武强年画题材 | 第33-35页 |
3.2.1.1 题材内容丰富多彩 | 第33-34页 |
3.2.1.2 体裁形式多种多样 | 第34-35页 |
3.2.2 武强年画艺术风格 | 第35页 |
3.3 武强年画工艺研究 | 第35-37页 |
3.4 武强年画视觉语言研究 | 第37-39页 |
3.4.1 形的研究 | 第37-38页 |
3.4.2 色的研究 | 第38页 |
3.4.3 质的研究 | 第38-39页 |
3.4.4 构图的研究 | 第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武强年画再生性现状研究 | 第41-47页 |
4.1 武强年画再生性研究基础 | 第41-42页 |
4.2 武强年画再生存在问题 | 第42-45页 |
4.2.1 缺乏当代语境下的再创造 | 第43页 |
4.2.2 缺乏对经典作品的二次创作 | 第43-44页 |
4.2.3 缺乏体验性和参与感 | 第44页 |
4.2.4 缺乏对材料及传播的认识 | 第44页 |
4.2.5 缺乏设计的系列性深入 | 第44-45页 |
4.2.6 缺少一种开发的模型体系 | 第45页 |
4.3 武强年画再生价值研究 | 第45-46页 |
4.3.1 武强年画再生能够发挥“武强年画品牌”的整体效应 | 第45-46页 |
4.3.2 武强年画的再生对其活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第46页 |
4.3.3 武强年画的再生将启发“民艺当随时代”开发新思路 | 第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视觉传达语境下武强年画再生性策略研究 | 第47-61页 |
5.1 武强年画的视觉传达语境研究 | 第47-51页 |
5.1.1 国内视觉传达语境分析 | 第47-49页 |
5.1.2 国际视觉传达语境分析 | 第49-50页 |
5.1.3 武强地区视觉传达语境分析 | 第50-51页 |
5.2 视觉传达语境下武强年画再生策略研究 | 第51-54页 |
5.3 视觉传达语境下武强年画再生原则研究 | 第54-56页 |
5.4 视觉传达语境下武强年画再生执行研究 | 第56-6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毕业设计作品展示 | 第67-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