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研究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自然界的超疏水现象 | 第12-14页 |
·荷花效应 | 第13-14页 |
·水黾现象 | 第14页 |
·自然界中其它超疏水现象 | 第14页 |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 | 第14-19页 |
·熔融冷却凝固成型法 | 第15页 |
·刻蚀技术 | 第15页 |
·化学气相沉淀法 | 第15页 |
·模板法 | 第15-16页 |
·自组装成膜法 | 第16页 |
·静电纺丝技术 | 第16页 |
·电化学方法 | 第16页 |
·二氧化硅微球掺杂法 | 第16-17页 |
·以天然植物为模板结合平板印刷方法 | 第17页 |
·激光刻蚀技术结合模板印刷方法 | 第17页 |
·溶胶凝胶法结合相分离、自组装技术及化学修饰方法 | 第17页 |
·高温热解结合化学修饰法 | 第17-18页 |
·液相法 | 第18页 |
·等离子体加强化学气相沉淀方法 | 第18页 |
·磁控溅射沉积结合水溶液生长方法 | 第18页 |
·其它方法 | 第18-19页 |
·新型功能性超疏水表面的制备研究 | 第19-24页 |
·“开关型”超疏水表面 | 第19-22页 |
·流体减阻型超疏水表面 | 第22-23页 |
·透明超疏水涂层 | 第23页 |
·高黏附力超疏水表面 | 第23页 |
·超疏水织物 | 第23-24页 |
·其它新型功能性超疏水表面 | 第24页 |
·超疏水表面近年来的发展趋势 | 第24页 |
·选题的思想 | 第24-26页 |
第2章 仿荷叶聚苯乙烯超疏水薄膜的制备及研究 | 第26-42页 |
·超疏水的基础理论 | 第26-30页 |
·静态接触角理论 | 第26-27页 |
·动态滚动角理论 | 第27-28页 |
·超疏水的理论模型 | 第28-30页 |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30页 |
·流涎法涂膜 | 第30页 |
·PS 的合成 | 第30-31页 |
·超疏水PS 薄膜的制备 | 第31页 |
·测试及表征 | 第31-39页 |
·PS 的测试分析 | 第31-32页 |
·PS 分子量的测定 | 第32页 |
·PS 超疏水薄膜接触角的测定 | 第32页 |
·PS 超疏水薄膜结果分析 | 第32-37页 |
·超疏水薄膜的性能测试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42页 |
第3章 含氟仿荷叶超疏水薄膜的制备 | 第42-52页 |
·实验部分 | 第42-46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42-43页 |
·PS-co-PHFMA 的合成 | 第43页 |
·超疏水PS-co-PHFMA 薄膜的制备 | 第43-44页 |
·表征 | 第44-46页 |
·超疏水薄膜的测试分析 | 第46-49页 |
·小结 | 第49-52页 |
第4章 基于ATRP 法制备含氟超疏水薄膜 | 第52-68页 |
·前言 | 第52-53页 |
·活性可控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简介 | 第52-53页 |
·实验部分 | 第53-64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53-55页 |
·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 第55-60页 |
·薄膜的制备 | 第60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60-64页 |
·结果分析讨论 | 第64-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总结 | 第68-70页 |
·主要结论 | 第68-69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69页 |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8页 |
一、发表学术论文 | 第78页 |
二、其它科研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