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论文--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论文--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论文

论晁错及西汉新法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9-11页
一、绪论第11-17页
    (一) 选题意义第11-12页
    (二) 研究现状第12-15页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17页
二、先秦法家及其政策思想第17-29页
    (一) 何谓法家第17-19页
    (二) 法家学派的产生及其代表人物第19-21页
    (三) 法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第21-23页
    (四) 法家思想的学术渊源第23-25页
    (五) 法家的政策思想第25-29页
        1.法家思想的特点第25-26页
        2.以厉行农战而富国强兵第26-27页
        3.以尊君抑臣来加强集权第27-29页
三、西汉新法家形成的背景第29-45页
    (一) 秦朝的兴亡与法家的兴衰第29-30页
    (二) 黄老时代与晁错的生平第30-31页
        1.关于汉初的黄老时代第30-31页
        2.晁错的生平及其著述第31页
    (三) 晁错面临的社会问题与对策第31-45页
        1.政治上诸侯坐大与晁错的“削藩策”第31-34页
        2.军事上的匈奴叩边与晁错的“戍边策”第34-41页
        3.经济上的商富民贫与晁错的“重农策”第41-45页
四、西汉新法家的形成及其理论调整第45-65页
    (一) 西汉新法家的形成第45-50页
        1.西汉新法家的代表人物第45-48页
        2.西汉新法家的形成原因第48-50页
    (二) 新法家历史观的调整第50-55页
        1.先秦法家的历史观第50-52页
        2.新法家晁错的历史观第52-55页
    (三) 新法家人性论的调整第55-59页
        1.先秦法家的人性论第55-57页
        2.新法家晁错的人性论第57-59页
    (四) 新法家本位观的调整第59-65页
        1.先秦法家的本位观第59-62页
        2.新法家晁错的本位观第62-65页
五、法家学派的终结及其历史影响第65-69页
    (一) 法家学派的终结第65-67页
        1.法家思想自身的缺陷第65-66页
        2.儒家学派的华丽转身第66页
        3.统治者的个人偏好和选择第66-67页
    (二) 法家思想的历史影响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一、古籍文献第69页
    二、研究专著第69-70页
    三、学术论文第70-73页
致谢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研究
下一篇:北宋礼部若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