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产权的刑事保护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概述 | 第13-17页 |
(一) 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第13-14页 |
1、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 | 第13页 |
2、知识产权的特征 | 第13-14页 |
(二)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概念 | 第14-15页 |
(三)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原因分析 | 第15-17页 |
二、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现状 | 第17-20页 |
(一) 我国对知识产权的刑事保护现状 | 第17页 |
(二) 世界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制度的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三) 我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1、部分罪名罪状描述不清 | 第18页 |
2、危害结果规定不够科学 | 第18-19页 |
3、刑罚处罚力度不够 | 第19页 |
4、缺少体系化 | 第19-20页 |
三、对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实体罪名研究 | 第20-38页 |
(一) 侵犯著作权犯罪 | 第20-29页 |
1、著作权概述 | 第20页 |
2、侵犯著作权罪的犯罪构成 | 第20-24页 |
3、侵犯著作权罪的相关问题 | 第24-28页 |
4、侵犯著作权罪的立法完善 | 第28-29页 |
(二) 侵犯商业秘密犯罪 | 第29-38页 |
1、商业秘密概述 | 第29-30页 |
2、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犯罪构成 | 第30-32页 |
3、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相关问题 | 第32-36页 |
4、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立法完善 | 第36-38页 |
四、对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程序研究 | 第38-41页 |
(一) 起诉方式 | 第38页 |
(二) 侦查机构 | 第38-39页 |
(三) 审判组织 | 第39页 |
(四) 证据和证人 | 第39-41页 |
1、使用电子证据时应注意的问题" | 第39页 |
2、可设立专家证人制度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