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五官科论文--耳鼻咽喉科论文

初探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大鼠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及其对大鼠病理、免疫功能的影响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第10-14页
前言第14-15页
1 实验动物与材料第15-17页
    1.1 实验动物来源、饲养条件第15页
    1.2 主要的化学试剂第15-16页
    1.3 抗体信息第16页
    1.4 主要实验仪器第16-17页
2 实验方法第17-25页
    2.1 动物分组第17-18页
        2.1.1 动物分组第17页
        2.1.2 动物基线比较分析第17-18页
    2.2 造模方法第18-19页
        2.2.1 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的复制第18-19页
        2.2.2 肺气虚寒型大鼠模型的复制第19页
    2.3 实验标本采集第19-20页
        2.3.1 股动脉采血第19页
        2.3.2 鼻黏膜分离第19-20页
        2.3.3 肺及气管组织取材第20页
    2.4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第20-23页
        2.4.1 大鼠行为学观察第20页
        2.4.2 观察大鼠进食量和造模前后体质量变化第20-21页
        2.4.3 检测大鼠血清IFN-γ、IL-4、SIgE、TNF-α水平第21-22页
        2.4.4 光镜下观察大鼠鼻黏膜、肺、气管病理组织学改变,了解炎性浸润情况第22-23页
    2.5 动物死亡说明第23页
    2.6 统计学方法第23-24页
    2.7 实验技术路线第24-25页
3 实验结果第25-41页
    3.1 大鼠行为学观察第25-32页
        3.1.1 变应性鼻炎的行为学观察第25-30页
        3.1.2 肺气虚寒的行为学观察第30-32页
    3.2 实验室结果第32-40页
        3.2.1 比较各组大鼠实验前后体质量及进食量变化第32-33页
        3.2.2 大鼠血清IFN-γ、IL-4、SIgE、TNF-α水平第33-37页
        3.2.3 鼻腔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第37-39页
        3.2.4 气管组织病理学改变第39-40页
        3.2.5 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第40页
    3.3 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复制成功第40-41页
4.讨论第41-60页
    4.1 西方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第41-46页
        4.1.1 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研究第41-42页
        4.1.2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第42-43页
        4.1.3 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现况第43-46页
    4.2 祖国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第46-50页
        4.2.1 历史溯源第46-47页
        4.2.2 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第47-49页
        4.2.3 中医治疗第49-50页
    4.3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现况第50-51页
        4.3.1 病证结合动物的概念第50页
        4.3.2 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意义第50页
        4.3.3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动态分析第50-51页
    4.4 肺气虚寒型动物模型的研究现况第51-52页
    4.5 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的选择第52-53页
    4.6 建立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病证结合模型的必要性分析第53-54页
    4.7 实验室检测指标的选择原因第54-55页
        4.7.1 检测大鼠血清IFN-γ、IL-4水平的原因第54页
        4.7.2 检测大鼠血清SIgE水平的原因第54页
        4.7.3 检测大鼠血清TNF-α水平的原因第54-55页
        4.7.4 观察鼻黏膜、肺、气管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原因第55页
    4.8 本实验中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模型优势及创新第55-56页
    4.9 本实验的可行性分析第56-57页
    4.10 实验结果分析第57-60页
        4.10.1 动物行为学观察结果分析第57-58页
        4.10.2 进食量和体质量变化分析第58页
        4.10.3 免疫、病理结果分析第58-59页
        4.10.4 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和单纯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的区别第59-60页
5.结论第60-61页
问题与展望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9页
综述第69-79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附件第79-82页
    附件一 实验相关表格第79-81页
    附件二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模型大鼠中枢5-HT1AR和GABA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神门、三阴交不同配伍对失眠模型大鼠LC-NE系统及PG-MT系统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