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立法问题分析--以高校管理权主体为视角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 论文结构 | 第12-14页 |
第一章 高校管理权主体概述 | 第14-18页 |
第一节 高校管理权的内涵 | 第14-15页 |
一 基本含义 | 第14页 |
二 高校管理权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节 高校管理权主体界定及管理权限 | 第15-18页 |
一 管理权主体的界定 | 第15-16页 |
二 主体的管理权来源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我国高校管理权主体地位分析 | 第18-30页 |
第一节 我国高校管理权主体的法律规则 | 第18-27页 |
一 管理权主体法律性质界定不清 | 第18-20页 |
二 主体的义务和责任未明确到位 | 第20-22页 |
三 程序性瑕疵表现 | 第22-24页 |
四 监督机制缺乏 | 第24-27页 |
第二节 管理权主体及其权限问题分析 | 第27-30页 |
一 “重实体、轻程序”的法律传统的影响 | 第27页 |
二 立法漏洞与法律冲突 | 第27-28页 |
三 管理权主体的权限缺乏规制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域外的高校管理权主体评述 | 第30-37页 |
第一节 法律地位:独立法人与公务法人之分 | 第30-32页 |
一 美国高校法律地位:独立法人 | 第30-31页 |
二 法国高校法律地位:公务法人 | 第31-32页 |
第二节 高校管理行为中的正当程序原则 | 第32-34页 |
一 正当程序在适用范围上大大增加 | 第33页 |
二 明确正当程序原则适用的具体标准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对管理权主体的监督 | 第34-37页 |
一 美国高校的自我约束与监督机制 | 第34-35页 |
二 德国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高校监督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我国高校管理权主体及其行为的立法完善 | 第37-49页 |
第一节 明确“公务法人”的法律地位 | 第37-39页 |
一 学界观点辨析 | 第37-38页 |
二 公务法人理论的可行性 | 第38-39页 |
第二节 管理秩序的规范性设置 | 第39-41页 |
一 明确正当程序的规定 | 第39-40页 |
二 明确高校制定校内规章制度的程序 | 第40-41页 |
第三节 明确义务规则,强化法律责任 | 第41-44页 |
一 明确高校应当履行的义务 | 第41-43页 |
二 强化高校的责任承担 | 第43-44页 |
第四节 完善对管理权主体的监督机制 | 第44-49页 |
一 发挥内部监督的积极作用 | 第45-46页 |
二 建立健全对高校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