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AP2/ERF转录因子与水稻产量相关基因LRK6等位基因的表达差异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第9-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32页
   ·植物启动子的基本结构第11-13页
     ·转录起始位点第11-12页
     ·TATA-box第12页
     ·起始因子第12-13页
     ·一般上游元件第13页
       ·CAAT-box第13页
       ·GC-box第13页
   ·植物基因启动子的分类第13-28页
     ·组成型启动子第13-16页
       ·CaMV 35S启动子第14页
       ·CsVMV启动子第14-15页
       ·Nos和Ocs启动了第15页
       ·Actin启动子第15-16页
     ·组织特异型启动子第16-22页
       ·根特异启动子第16-17页
       ·茎特异启动子第17页
       ·叶特异启动子第17-18页
       ·花特异启动子第18-19页
       ·果实、种子特异启动子第19-20页
       ·维管组织特异启动子第20-22页
     ·诱导型启动子第22-28页
       ·光诱导启动子第22-24页
       ·温度诱导启动子第24-25页
       ·水诱导启动子第25页
       ·激素诱导启动子第25-28页
   ·启动子功能研究方法第28-30页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8-29页
     ·实验方法分析第29-30页
   ·启动子研究前景第30-31页
   ·本研究技术路线第31-32页
第二章 建立以OsPDCD5基因为报告基因的启动子分析策略第32-50页
   ·材料、试剂及器材第32-33页
     ·植物材料第32页
     ·菌株和载体第32页
     ·主要分子生物学试剂及测序第32页
     ·主要化学试剂第32页
     ·水稻组织培养的培养基配方第32-33页
     ·主要仪器第33页
   ·实验方法第33-38页
     ·水稻DNA大量提取方法第33-34页
     ·LRK6启动子的扩增及分割第34页
     ·克隆实验步骤第34-36页
       ·PCR扩增产物回收第34-35页
       ·T载体连接第35页
       ·载体转化第35页
       ·质粒提取第35-36页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6页
     ·基因枪法转化水稻第36-37页
       ·愈伤诱导及相关处理第36-37页
       ·基因枪转化第37页
     ·水稻花粉绒毡层特异启动子驱动OsPDCD5基因转化籼稻93-11第37-38页
     ·I_2-KI染色法测定花粉活力第38页
   ·结果第38-47页
     ·水稻93-11基因组的提取第38-39页
     ·水稻93-11 LRK6基因启动子的扩增第39页
     ·93-11的LRK6基因启动子的连续5'递减分割构建表达载体第39-42页
     ·连续5'递减的LRK6启动子驱动OsPDCD5在转基因水稻中的表达第42-44页
     ·连续5'递减的LRK6启动子驱动OsPDCD5基因不同表型的分析第44-45页
     ·水稻花粉绒毡层特异启动子驱动OsPDCD5基因的研究第45-47页
   ·讨论第47-50页
第三章 转录因子及其互作的顺势元件的确定第50-75页
   ·材料第50-51页
     ·水稻材料第50页
     ·菌株及载体第50页
     ·酵母培养基第50-51页
       ·酵母基础培养基第50-51页
       ·酵母缺陷培养基第51页
     ·主要使用的试剂盒第51页
   ·方法与步骤第51-58页
     ·鱼饵质粒的构建第51-53页
     ·水稻总RNA的提取第53-54页
     ·籼稻93-11 cDNA准备第54-56页
       ·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54-55页
       ·cDNA的LD-PCR的扩增第55页
       ·cDNA的纯化第55-56页
     ·酵母感受态的制备第56页
     ·酵母转化第56-57页
     ·酵母质粒提取第57-58页
     ·酵母质粒检验及测序第58页
   ·实验结果第58-72页
     ·鱼饵质粒的确定第58-60页
     ·籼稻93-11 RNA的提取第60页
     ·鱼饵质粒的构建及cDNA文库的筛选第60-61页
     ·酵母质粒的提取及扩增鉴定第61-63页
     ·获得一个AP2/ERF转录因了的全序列第63-64页
     ·重复酵母单杂交实验验证互作第64页
     ·确定酵母单杂交获得的AP2/ERF蛋白第64-67页
     ·OsERF3基因的功能分析第67-70页
     ·通过分割和突变分析确定LRK6启动子上的顺式元件第70-72页
     ·检测OsERF3蛋白与GCC-box的互作第72页
   ·讨论第72-75页
第四章 OsERF3基因功能及影响LRK6等位基因表达差异的初步研究第75-85页
   ·材料与方法第75-79页
     ·植物材料第75页
     ·激素处理第75页
     ·RNA快速微量提取第75-76页
     ·RNA反转录第76-77页
     ·Real Time PCR引物设计第77页
     ·Real Time PCR反应及数据处理第77-78页
     ·OsERF3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8-79页
   ·实验结果第79-83页
     ·激素处理实验中OsERF3和LRK6的表达第79页
     ·植物表达载体pCAMIBIA 1304-OsERF3转化籼稻93-11第79-81页
     ·OsERF3过量表达导致籼稻93-11生长抑制且花粉畸形第81页
     ·OsERF3基因对LRK6等位基因表达差异的影响第81-83页
   ·讨论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105页
附录第105-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第111-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磁性超薄膜中的磁各向异性和磁畴结构
下一篇:水稻OsPDCD5基因的功能研究和应用及油菜csRRM2结构域在棉花中的功能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