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我国独立担保制度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引言第9-10页
2 独立担保的基础理论第10-17页
    2.1 独立担保的兴起与发展第10页
    2.2 独立担保的界定第10-12页
    2.3 独立担保的法律特征第12-13页
        2.3.1 独立性第12页
        2.3.2 单据性第12-13页
        2.3.3 无条件性第13页
        2.3.4 不可撤销性第13页
    2.4 独立担保制度法律关系第13-17页
        2.4.1 独立担保法律关系第14页
        2.4.2 基础合同关系第14页
        2.4.3 委托代理合同关系第14-15页
        2.4.4 独立担保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第15-17页
3 独立担保的国际法律规定及现状第17-22页
    3.1 国际惯例与公约第17-18页
        3.1.1《见索即付担保统一规则》第17-18页
        3.1.2《联合国独立担保和备用信用证公约》第18页
    3.2 各国国内法规定第18-20页
        3.2.1 民法法系第18-19页
        3.2.2 普通法法系第19-20页
    3.3 国际实践经验总结第20-22页
        3.3.1 域外法律的特点第20页
        3.3.2 法律移植与继承第20-22页
4 独立担保在我国的现状第22-27页
    4.1 独立担保在我国的立法现状第22-24页
        4.1.1《物权法》第172条第22页
        4.1.2《担保法》第5条第22-23页
        4.1.3 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第23页
        4.1.4 独立保函司法解释第23-24页
    4.2 独立担保在我国的司法实践第24-26页
    4.3 评析第26-27页
5 独立担保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7-29页
    5.1 独立担保法律规定比较混乱第27页
    5.2 独立担保具体规定不够全面第27-28页
    5.3 独立担保风险防范机制不强第28-29页
6 我国独立担保制度的完善第29-33页
    6.1 必要性分析第29-30页
        6.1.1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第29页
        6.1.2 司法审判规范化的需要第29-30页
        6.1.3 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第30页
    6.2 完善我国独立担保制度的建议第30-33页
        6.2.1 确定独立担保的法律地位第30-31页
        6.2.2 明确独立担保的具体内涵第31-32页
        6.2.3 强化当事人的风险防控能力第32-33页
7 结语第33-34页
致谢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页

论文共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定向广告中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表见代理在审判实务中的现状及认定方法研究--以四则典型案例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