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言 | 第8-11页 |
0.1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8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0.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0.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页 |
0.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9-11页 |
第一章 雇佣犯罪概述 | 第11-19页 |
1.1 雇佣犯罪的概念 | 第11-13页 |
1.2 雇佣犯罪的特征 | 第13-15页 |
1.2.1 行为主体具有多样性 | 第13-14页 |
1.2.2 雇佣行为存在对价性 | 第14页 |
1.2.3 主观上存在雇佣犯罪的故意 | 第14-15页 |
1.3 雇佣犯罪的类型 | 第15-19页 |
1.3.1 纯正型雇佣犯罪与不纯正型雇佣犯罪 | 第16-17页 |
1.3.2 具备刑事责任能力雇主型雇佣犯罪与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雇主型雇佣犯罪 | 第17页 |
1.3.3 临时性雇佣犯罪与长期性雇佣犯罪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雇佣犯罪的性质 | 第19-26页 |
2.1 雇佣犯罪与相关范畴间的比较 | 第19-23页 |
2.1.1 雇佣犯罪与共同犯罪 | 第19-21页 |
2.1.2 雇佣犯罪与教唆犯罪 | 第21-23页 |
2.2 雇佣犯罪的性质界定 | 第23-26页 |
2.2.1 具备刑事责任能力雇主型雇佣犯罪的性质 | 第23-25页 |
2.2.2 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雇主型雇佣犯罪的性质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雇佣犯罪的犯罪形态 | 第26-30页 |
3.1 具备刑事责任能力雇主型雇佣犯罪的犯罪形态 | 第26-29页 |
3.2 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雇主型雇佣犯罪的犯罪形态 | 第29-30页 |
第四章 雇佣犯罪的刑事责任及立法完善 | 第30-42页 |
4.1 雇佣犯罪主体的地位与作用 | 第31-33页 |
4.1.1 雇主的刑法地位与作用 | 第31-32页 |
4.1.2 受雇人的刑法地位与作用 | 第32-33页 |
4.2 雇佣犯罪的一般刑事责任承担 | 第33-35页 |
4.2.1 雇主的刑事责任承担 | 第33-34页 |
4.2.2 受雇人的刑事责任承担 | 第34-35页 |
4.3 雇佣犯罪的特殊刑事责任承担 | 第35-37页 |
4.3.1 雇佣犯罪与实行过限 | 第35-36页 |
4.3.2 雇佣犯罪与结果加重犯 | 第36-37页 |
4.4 雇佣犯罪入刑的立法建议 | 第37-42页 |
4.4.1 雇佣犯罪的体系位置 | 第38-39页 |
4.4.2 雇佣犯罪的量刑规制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