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1.2 铝合金的发展与应用 | 第10-13页 |
1.2.1 铝合金在航空航天方面应用 | 第11-12页 |
1.2.2 铝合金在汽车工业方面应用 | 第12-13页 |
1.3 金属塑性变形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1.3.1 金属多晶体变形机理 | 第13-14页 |
1.3.2 热加工过程中金属组织结构和性能变化 | 第14-15页 |
1.4 等温锻造数值模拟方法 | 第15-16页 |
1.5 国内外等温锻造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5.1 国外近些年等温锻造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1.5.2 国内近些年等温锻造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6.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页 |
1.6.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铝合金整体轮圈锻件设计 | 第20-26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0-21页 |
2.2 锻件图设计 | 第21-25页 |
2.2.1 分模面的选择 | 第21页 |
2.2.2 轮圈机械加工余量和公差的设计及选择 | 第21-23页 |
2.2.3 模锻斜度及圆角半径的选择 | 第23-24页 |
2.2.4 轮圈锻件的结构设计 | 第24-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铝合金轮圈等温成形数值模拟 | 第26-49页 |
3.1 DEFORM软件介绍 | 第26-27页 |
3.2 模拟参数的选择及轮圈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7-30页 |
3.2.1 模拟参数选择 | 第27-28页 |
3.2.2 铝合金轮圈等温锻造有限元模型 | 第28-30页 |
3.3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30-32页 |
3.4 等温成形模拟过程分析 | 第32-37页 |
3.4.1 等温成形过程金属流向分析 | 第32-33页 |
3.4.2 等温锻造过程中温度场分析 | 第33-35页 |
3.4.3 等温锻造过程中等效应力场分析 | 第35-36页 |
3.4.4 等温锻造过程中等效应变场分析 | 第36-37页 |
3.5 工艺参数对等温锻造的影响 | 第37-43页 |
3.5.1 变形速度对等温锻造的影响 | 第37-41页 |
3.5.2 锻造温度对等温锻造的影响 | 第41-43页 |
3.6 等温锻造过程微观组织模拟 | 第43-45页 |
3.7 模具寿命分析 | 第45-48页 |
3.7.1 上下模应力分析 | 第46-47页 |
3.7.2 模具型腔磨损分析 | 第47-48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铝合金整体轮圈等温锻模具设计 | 第49-60页 |
4.1 变形力的计算及选取适合液压机 | 第49-50页 |
4.2 等温锻模具设计 | 第50-56页 |
4.2.1 轮圈等温锻模具型腔设计 | 第50-53页 |
4.2.2 轮圈等温锻模具加热、控温和保温装置设计 | 第53-55页 |
4.2.3 模具整体结构 | 第55-56页 |
4.3 等温锻模具结构强度校核及弹簧选择 | 第56-59页 |
4.3.1 预紧圈强度校核 | 第56-57页 |
4.3.2 紧固螺钉强度校核 | 第57-58页 |
4.3.3 耐热模具弹簧的选择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轮圈等温锻造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60-65页 |
5.1 试验材料及设备 | 第60页 |
5.2 轮圈等温锻造试验过程 | 第60-61页 |
5.3 等温锻造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1-64页 |
5.3.1 锻造温度不同对锻件成形的影响 | 第62-63页 |
5.3.2 锻件低倍组织分析 | 第63-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5-67页 |
6.1 结论 | 第65-66页 |
6.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