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过渡带燕山期岩浆岩地球化学研究与金矿成矿--以皖南东至花山金(锑)矿床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3页 |
1.1 江南造山带金矿分布特征 | 第9-10页 |
1.2 江南造山带(安徽南部段)金矿特征 | 第10页 |
1.3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4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1-13页 |
第1章 区域地质背景介绍 | 第13-24页 |
1.1 地层 | 第13-14页 |
1.2 构造 | 第14-15页 |
1.3 岩浆岩 | 第15-17页 |
1.4 金矿 | 第17-24页 |
1.4.1 区内金矿地质特征 | 第17-20页 |
1.4.2 花山金(锑)矿(本文研究对象) | 第20-24页 |
第2章 样品处理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2.1 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 | 第24页 |
2.2 单矿物电子探针分析 | 第24-25页 |
2.3 单矿物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分析 | 第25页 |
2.4 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 | 第25-26页 |
第3章 皖南金矿相关岩体成因讨论-以花山岩体为例 | 第26-60页 |
3.1 样品描述 | 第26-27页 |
3.2 分析结果 | 第27-32页 |
3.2.1 全岩主量元素分析 | 第27-28页 |
3.2.2 全岩微量元素分析 | 第28-29页 |
3.2.3 锆石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分析 | 第29-30页 |
3.2.4 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 | 第30-31页 |
3.2.5 磷灰石成分分析 | 第31-32页 |
3.3 花山成矿相关岩体成因讨论 | 第32-60页 |
3.3.1 金矿相关岩体的形成时代 | 第32-33页 |
3.3.2 矿化蚀变对花山岩体成分的影响 | 第33-35页 |
3.3.3 岩石成因 | 第35-38页 |
3.3.4 大地构造背景 | 第38-40页 |
3.3.5 成矿指示意义和成矿模型 | 第40-60页 |
第4章 花山金(锑)矿金的赋存状态 | 第60-72页 |
4.1 矿石矿物特征及成分分析 | 第60-63页 |
4.2 低温热液型金矿中金的赋存状态研究现状 | 第63-65页 |
4.3 花山金(锑)矿中金的赋存形态 | 第65-7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6页 |
图版Ⅰ | 第86-88页 |
图版Ⅱ | 第88-90页 |
图版Ⅲ | 第90-92页 |
图版Ⅳ | 第92-95页 |
图版Ⅴ | 第95-98页 |
图版说明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10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