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绪论 | 第13-2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二、概念定义 | 第14-16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四、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21-22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六、研究意义 | 第24-27页 |
第一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报道分析 | 第27-33页 |
一、报道持续时间长,以长篇通讯、评论为主 | 第27-29页 |
二、凸显独具特色的受众定位 | 第29-30页 |
三、新媒体融合的趋势增强 | 第30-31页 |
四、善于运用“讲故事”的方式 | 第31-33页 |
第二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所塑造的国家形象 | 第33-39页 |
一、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 | 第33页 |
二、“和平发展”国家形象的现实需求 | 第33-34页 |
三、“和平发展”国家形象的确立 | 第34页 |
四、《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和平发展”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 | 第34-39页 |
(一) 互利共赢的政治形象 | 第34-36页 |
(二) 开放包容的文化形象 | 第36-37页 |
(三) 文明悠久的历史形象 | 第37页 |
(四) 创新中国的现代形象 | 第37-39页 |
第三章: 《联合早报》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报道以及塑造的国家形象 | 第39-43页 |
一、《联合早报》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报道分析 | 第39-41页 |
二、《联合早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报道中所塑造的国家形象 | 第41-43页 |
(一) 负责任、有担当的政治形象 | 第41-42页 |
(二) 经济全球化胜利者的国家形象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美国《侨报》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报道特点以及塑造的国家形象 | 第43-48页 |
一、美国《侨报》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报道特点 | 第43-46页 |
(一) 关注度高,多运用专版报道 | 第43-44页 |
(二) 报道态度积极 | 第44-45页 |
(三) 报道角度较为全面,报道重点突出 | 第45页 |
(四) 新闻报道来源多来自中国媒体 | 第45-46页 |
二、《侨报》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 | 第46-47页 |
(一) 和平合作的大国形象 | 第46页 |
(二) 有国际担当的负责任大国 | 第46-47页 |
三、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联合早报》和《侨报》的对比分析 | 第48-56页 |
一、《人民日报·海外版》、《联合早报》和《侨报》在报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的共同点 | 第48-51页 |
(一) 关注程度高,报道密集 | 第48-49页 |
(二) 报道形式以深度报道、访谈为主 | 第49-50页 |
(三) 报道方法上善于运用“他塑” | 第50页 |
(四) 报道态度都正面积极 | 第50-51页 |
二、《人民日报·海外版》、《联合早报》、《侨报》报道的不同点 | 第51-54页 |
三、《人民日报·海外版》、《联合早报》以及《侨报》所塑造的国家形象对比分析 | 第54页 |
四、小结 | 第54-56页 |
第六章: 关于国家形象媒介塑造的启示 | 第56-59页 |
一、抢占报道先机,引导舆论 | 第56-57页 |
二、报道要“有的放矢”,客观公正 | 第57页 |
三、运用特殊符号塑造国家形象 | 第57-58页 |
四、善于利用受众心理进行报道 | 第58-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附录 | 第61-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件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