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青创作论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绪论 | 第12-21页 |
第一章 爵青生平概论 | 第21-26页 |
一、爵青其人 | 第21-22页 |
二、“艺文志派”代表作家 | 第22-23页 |
三、爵青其文 | 第23-24页 |
四、爵青的创作风格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精神世界的缺失与扭曲 | 第26-35页 |
一、父权的缺失与舅权的彰显 | 第26-31页 |
1. 退隐的父权 | 第26-28页 |
2. 被彰显的舅权 | 第28-31页 |
二、出走的女性及觉醒的另面 | 第31-35页 |
1. 新旧女性的对比 | 第31-33页 |
2. 附逆之声的存续 | 第33-35页 |
第三章 《黄金的窄门》被忽略已久的史诗 | 第35-46页 |
一、双线并行的广阔历史图景 | 第35-41页 |
1. 《黄金的窄门》的创作背景及艺术价值 | 第35-37页 |
2. 层层包裹下的现实主义情怀 | 第37-39页 |
3. 历史史实的展现 | 第39-41页 |
二、无政府主义的逆子 | 第41-46页 |
1. 无政府主义在东北沦陷区的影响 | 第41-43页 |
2. 家庭“逆子”形象的意义 | 第43-46页 |
第四章 爵青小说的文体论 | 第46-61页 |
一、“对话体”小说模式 | 第46-52页 |
二、文体变革所造成的艺术革新 | 第52-61页 |
1. 真伪倒错的假面人生 | 第52-55页 |
2. 影视手法的化用 | 第55-61页 |
总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A.报刊 | 第62页 |
B.著作 | 第62-64页 |
C.论文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发表论文 | 第70-7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