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配位聚合物的概述及研究进展 | 第11页 |
1.2 配位聚合物的分类 | 第11-18页 |
1.2.1 羧酸类配体构筑的配合物 | 第13-15页 |
1.2.2 含氮有机配体构筑的配合物 | 第15-16页 |
1.2.3 杂环羧酸类有机配体构筑的配合物 | 第16-18页 |
1.3 1,2,3-三唑衍生物及其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实验原料及分析测试方法 | 第21-24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2.2 实验设备 | 第22页 |
2.3 表征方法 | 第22-24页 |
第三章 5-苯基-2H-1,2,3-三唑-4-甲酸及锌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 | 第24-42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4-25页 |
3.2.1 配体5-苯基-2H-1,2,3-三唑-4-甲酸(HL1)的合成 | 第24-25页 |
3.2.2 配合物1a的合成过程 | 第25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4页 |
3.3.1 单晶结构分析 | 第25-30页 |
3.3.2 元素分析 | 第30页 |
3.3.3 红外图谱分析 | 第30-31页 |
3.3.4 热重分析 | 第31-32页 |
3.3.5 荧光光谱分析 | 第32-33页 |
3.3.6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 第33-34页 |
3.4 反应条件对配合物单晶的形貌和结构的影响 | 第34-41页 |
3.4.1 方案内容 | 第34-35页 |
3.4.2 现象对比与讨论 | 第35-41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41-42页 |
第四章 4-[4-(2H-1,2,3-三唑基)]苯甲酸配体及锌、锰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 | 第42-56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4.2.1 配体4-[4-(2H-1,2,3-三唑基)]苯甲酸(HL2)的合成 | 第42-43页 |
4.2.2 配合物2和3的合成 | 第43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3-55页 |
4.3.1 晶体结构分析 | 第43-49页 |
4.3.2 元素分析 | 第49页 |
4.3.3 红外谱图分析 | 第49-51页 |
4.3.4 热重分析 | 第51-53页 |
4.3.5 荧光图谱分析 | 第53-54页 |
4.3.6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4-甲苯基-1,2,3三唑-2-乙酸配体及镉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 | 第56-69页 |
5.1 引言 | 第56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6-57页 |
5.2.1 配体4-甲苯基-1,2,3三唑-2-乙酸(HL3)的合成 | 第56-57页 |
5.2.2 配合物4的合成 | 第57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57-68页 |
5.3.1 单晶结构分析 | 第57-64页 |
5.3.2 元素分析 | 第64页 |
5.3.3 红外图谱分析 | 第64-65页 |
5.3.4 热重分析 | 第65-66页 |
5.3.5 荧光光谱分析 | 第66-67页 |
5.3.6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 第67-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论文结论 | 第69-70页 |
6.2 今后工作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附录1 部分化合物的~1HNMR和~(13)CNMR图谱 | 第78-81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82页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