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神话”研究
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海子神话”的诞生始末 | 第10-21页 |
第一节 生前的知名度 | 第10-14页 |
第二节 死亡的“契机”:大范围流传 | 第14-21页 |
一 文学圈的热情呼应 | 第14-17页 |
二 社会与官方的认可 | 第17-21页 |
第二章 诗学价值:神话生发的土壤 | 第21-40页 |
第一节 神性之基:崇高的诗学追求 | 第21-27页 |
一 诗歌核心:实体、太阳 | 第22-24页 |
二 必经之路:大诗写作 | 第24-25页 |
三 “神之子”:诗人身份的凸显 | 第25-27页 |
第二节 雅俗共赏:独擎浪漫主义大旗 | 第27-33页 |
一 对自然的发现与歌唱 | 第28-30页 |
二 永恒的乡愁 | 第30-32页 |
三 爱情的真挚与深情 | 第32-33页 |
第三节 精湛的诗歌技艺 | 第33-40页 |
一 直觉式的诗歌书写 | 第34-36页 |
二 诗歌的“杂色”特征 | 第36-38页 |
三 “歌诗化”的特征 | 第38-40页 |
第三章 时代的投射与放大 | 第40-54页 |
第一节 文学知识分子与“海子神话”的构建 | 第40-48页 |
一 政治激情的投射 | 第40-43页 |
二 八十年代文学精神的集体怀旧 | 第43-46页 |
三 心态“复杂”的自我言说 | 第46-48页 |
第二节 消费社会的文化符号 | 第48-54页 |
一 作为商品的诗歌 | 第48-51页 |
二 文艺格调的彰显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