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我国民事诉讼期间制度的立法完善--以答辩期间与审限为研究中心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我国民事诉讼期间制度立法之检讨第10-29页
    第一节 期间制度立法的主要缺陷第10-23页
        一、诉讼期间的分类体系设计不合理第10-14页
        二、诉讼期间的计算不规范第14-17页
        三、诉讼期间的刚性不足第17-19页
        四、诉讼期间的保障机制不健全第19-23页
    第二节 期间制度立法缺陷的成因解析第23-29页
        一、局限性立法理念的偏差和制约第23-25页
        二、指导原则认识不足的影响第25-27页
        三、立法技术不完善第27-29页
第二章 对我国民事答辩期间与审限的反思第29-49页
    第一节 对我国民事答辩期间的反思第29-37页
        一、答辩期间的立法缺陷第29-33页
        二、构建耽误答辩期间的失权制度之困境第33-34页
        三、域外国家答辩期间相关立法的比较与启示第34-36页
        四、重构答辩期间立法的考量因素第36-37页
    第二节 对我国民事诉讼审限的反思第37-49页
        一、审限的立法背景与动因第37-38页
        二、现行审限制度的主要立法问题第38-43页
        三、审限异化的表现及成因第43-44页
        四、民事审限存废争议的评价第44-49页
第三章 完善诉讼期间制度的相关基础理论之探讨第49-68页
    第一节 诉讼期间与诉讼效率的关系第49-55页
        一、诉讼期间的效益与效率第49-51页
        二、从法定序列主义、随时提出主义到适时提出主义第51-53页
        三、对集中审理原则与并行审理原则的取舍第53-55页
    第二节 诉讼期间与诉讼权利保障的关系第55-61页
        一、有限救济与救济相称原则第56-58页
        二、处分原则与诉讼期间决定权的让与第58-59页
        三、诚实信用原则与期间权利的行使第59-61页
    第三节 诉讼期间与审判质量的关系第61-68页
        一、适时审判与审判权失范第61-63页
        二、缺席判决与及时的诉讼正义第63-65页
        三、期间懈怠与时间观念的偏差第65-68页
第四章 重构我国民事诉讼期间制度立法的基本思路第68-85页
    第一节 我国民事诉讼期间制度化的基础第68-71页
        一、修正权力主导式的立法理念第68-69页
        二、拓宽与深化对期间制度指导原则的认识第69-70页
        三、提高期间制度的立法技术第70-71页
    第二节 建构我国期间制度立法的期待和建议第71-77页
        一、推动诉讼期间类型化体系的建立第71-74页
        二、优化诉讼期间的计算方法第74-75页
        三、科学配置违反期间规范的法律责任第75-76页
        四、逐步健全当事人的期间保障机制第76-77页
    第三节 完备我国答辩期间与审限的具体立法设想第77-85页
        一、答辩期间的立法调整第77-81页
        二、民事审限的立法修正第81-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际空间站损害责任及中国空间站立法思考
下一篇:公益诉讼费用分担方式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