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大豆叶柄离体再生体系初探与胚尖体系转GmBZL2*基因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前言第12-14页
1 文献综述第14-23页
    1.1 大豆离体再生的研究进展第14-16页
        1.1.1 器官发生途径第14-15页
        1.1.2 体细胞胚胎发生第15页
        1.1.3 原生质体及单细胞再生第15-16页
        1.1.4 大豆花粉、花药再生第16页
    1.2 大豆遗传转化研究进展第16-22页
        1.2.1 农杆菌介导法第17-19页
        1.2.2 基因枪法第19-20页
        1.2.3 花粉管通道法第20-21页
        1.2.4 聚乙二醇(PEG)法第21页
        1.2.5 其他转化方法第21-22页
    1.3 大豆转基因面临的问题及展望第22-2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3-33页
    2.1 大豆叶柄离体再生体系初探第23-27页
        2.1.1 试验材料第23页
        2.1.2 试验方法第23-27页
            2.1.2.1 大豆种子的消毒第23页
            2.1.2.2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第23页
            2.1.2.3 外植体的取材第23-24页
            2.1.2.4 大豆叶柄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继代培养第24页
            2.1.2.5 不定芽的诱导第24页
            2.1.2.6 芽苗伸长第24-25页
            2.1.2.7 生根第25页
            2.1.2.8 炼苗与移栽第25-27页
    2.2 大豆胚尖转GMBZL2*的研究第27-33页
        2.2.1 试验材料第27-28页
            2.2.1.1 植物材料第27页
            2.2.1.2 菌株和质粒第27-28页
        2.2.2 试验方法第28-33页
            2.2.2.1 质粒载体导入农杆菌EHA105及其鉴定第28页
            2.2.2.2 农杆菌EHA105工程菌制备第28-29页
            2.2.2.3 试剂第29页
            2.2.2.4 农杆菌介导大豆胚尖遗传转化所需培养基及步骤第29-30页
            2.2.2.5 影响大豆遗传转化的因素研究第30页
            2.2.2.6 转基因大豆的鉴定第30-33页
    2.3 数据整理与分析第3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3-51页
    3.1第33-43页
        3.1.1 NAA对大豆叶柄愈伤组织的诱导第33-36页
        3.1.2 6-BA和NAA对大豆来源叶柄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第36页
        3.1.3 TDZ和AGNO_3对大豆叶柄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第36-38页
        3.1.4 赤霉素(GA_3)对芽苗伸长的影响第38-40页
        3.1.5 无机盐和IBA浓度对大豆植株生根的影响第40-43页
    3.2 大豆胚尖体系转GMBZL2*基因第43-50页
        3.2.1 乙酰丁香酮(AS)对大豆转化的效率影响第43-44页
        3.2.2 菌液侵染时间对大豆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4-45页
        3.2.3 抗生素浓度对抑菌的影响第45-46页
        3.2.4 筛选方案对抗性芽再生的影响第46-47页
        3.2.5 抗性芽苗的伸长第47-48页
        3.2.6 抗性苗的生根第48-50页
    3.3 大豆转GMBZL2*基因的检测第50-51页
        3.3.1 GUS基因检测第50页
        3.3.2 PCR检测第50-51页
4 讨论第51-54页
    4.1 关于大豆叶柄离体再生体系的研究第51-53页
        4.1.1 不同比例激素浓度对愈伤组织不定芽的诱导第51-52页
        4.1.2 起始外植体材料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第52页
        4.1.3 叶柄再生体系与胚尖再生体系和子叶节再生体系的比较第52-53页
    4.2 关于大豆胚尖转GMBZL2*基因第53-54页
5 结论第54-55页
6 创新点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3页
附录A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文章情况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川苔子茶种质资源的形态学、生化成分以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下一篇:六份烤烟胞质雄性不育(CMS)材料的育种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