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论文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第2章 无固定控制点摄影测量方法数据处理的算法原理 | 第17-30页 |
2.1 近景摄影测量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1.1 常用坐标系 | 第17页 |
2.1.2 内外方位元素 | 第17-18页 |
2.1.3 共线方程与共面方程 | 第18-19页 |
2.2 单片摄影测量 | 第19-21页 |
2.3 双像摄影测量 | 第21-23页 |
2.4 直接线性变换 | 第23-25页 |
2.5 相对控制原理 | 第25-27页 |
2.6 解析铅垂线法 | 第27-30页 |
第3章 基于无固定控制点的摄影测量隧道监测系统影像获取方式研究 | 第30-37页 |
3.1 非量测数码相机隧道影像分析 | 第30-31页 |
3.2 隧道监控量测系统的摄影方式 | 第31-33页 |
3.2.1 近景摄影测量的基本摄影方式 | 第31-32页 |
3.2.2 单相机摄影 | 第32页 |
3.2.3 双相机摄影 | 第32-33页 |
3.3 隧道监控量测系统的物方控制体系 | 第33-35页 |
3.3.1 单相机物方控制 | 第34页 |
3.3.2 双相机物方控制 | 第34-35页 |
3.4 隧道影像获取的其它影响因素 | 第35-36页 |
3.5 隧道影像获取方式的选择 | 第36-37页 |
第4章 基于无固定控制点的摄影测量隧道监测系统集成 | 第37-43页 |
4.1 系统的适用范围 | 第37页 |
4.2 系统的硬件构成 | 第37-38页 |
4.3 系统的软件构成 | 第38-42页 |
4.4 系统的功能特点 | 第42-43页 |
第5章 基于无固定控制点的摄影测量隧道监测系统应用实验与研究 | 第43-64页 |
5.1 室内控制场 | 第43-50页 |
5.1.1 室内控制场的建立 | 第43-44页 |
5.1.2 室内控制场施测方案 | 第44-49页 |
5.1.3 解析铅垂线法实验 | 第49-50页 |
5.2 相机检校 | 第50-53页 |
5.2.1 相机检校基本内容 | 第50页 |
5.2.2 相机检校实验 | 第50-52页 |
5.2.3 相机检校可靠性分析 | 第52-53页 |
5.3 模拟隧道监控量测 | 第53-57页 |
5.3.1 单片摄影测量方法 | 第54-55页 |
5.3.2 双像摄影测量方法 | 第55-57页 |
5.4 隧道实地监控量测 | 第57-63页 |
5.4.1 隧道工程概况 | 第57-58页 |
5.4.2 隧道监测技术路线 | 第58-59页 |
5.4.3 隧道监测应用实验 | 第59-62页 |
5.4.4 隧道监测可靠性分析 | 第62-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成果总结 | 第6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