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NA条形码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未知小鲵进行物种鉴定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研究综述 | 第11-24页 |
1.1 小鲵科物种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1.1.1 小鲵科分类概述 | 第11-12页 |
1.1.2 小鲵科生态概述 | 第12-13页 |
1.1.3 中国小鲵科分布概述 | 第13页 |
1.1.4 中国小鲵科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1.5 中国小鲵科保护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2 动物分类学研究概况 | 第14-21页 |
1.2.1 动物分类学历史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2 分类学的方法 | 第15-21页 |
1.3 保护生物学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1.3.1 保护生物学概述 | 第21页 |
1.3.2 外来种的引入 | 第21-22页 |
1.3.3 外来种引进的后果 | 第22-23页 |
1.3.4 动物生态伦理 | 第23-24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4-25页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地点 | 第25-27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3.2 研究地概况 | 第25-27页 |
4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27-33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27-29页 |
4.1.1 试剂 | 第28页 |
4.1.2 实验器材 | 第28-29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29-33页 |
4.2.1 形态描述及外形测量方法 | 第29页 |
4.2.2 野外实地调查方法 | 第29-30页 |
4.2.3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30-33页 |
5 研究结果 | 第33-47页 |
5.1 传统分类鉴定结果 | 第33-36页 |
5.1.1 岣嵝峰小鲵形态描述 | 第33-35页 |
5.1.2 有分类资料比对 | 第35-36页 |
5.2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 第36-46页 |
5.2.1 COI基因碱基组成和序列比对分析 | 第36-44页 |
5.2.2 遗传相似度和序列差异分析 | 第44页 |
5.2.3 遗传距离分析 | 第44-45页 |
5.2.4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第45-46页 |
5.3 野外实地调查结果 | 第46页 |
5.4 最终鉴定结果 | 第46-47页 |
6 讨论 | 第47-51页 |
6.1 鉴定结果的正确性分析 | 第47页 |
6.2 岣嵝峰出现挂榜山小鲵的原因分析 | 第47-50页 |
6.2.1 原因推断 | 第48-49页 |
6.2.2 引进原因分析 | 第49-50页 |
6.3 挂榜山小鲵的保护措施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