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安城旅馆分布特征探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唐代旅馆业发展的背景 | 第14-20页 |
(一)政治环境稳定 | 第14-15页 |
(二)社会经济发展 | 第15页 |
(三)交通设施发达 | 第15-17页 |
(四)人口流动性强 | 第17-20页 |
二、唐代长安城的官方旅馆 | 第20-32页 |
(一)长安城的驿站 | 第20-24页 |
1.驿站的管理体系 | 第21-22页 |
2.都亭驿所在位置 | 第22-24页 |
(二)长安城的中央客馆 | 第24-28页 |
1.四方馆、鸿胪客馆的位置 | 第25-27页 |
2.其他特殊中央客馆的位置 | 第27-28页 |
(三)长安城及其附近的行宫苑囿 | 第28-32页 |
1.皇宫御苑的分布特征 | 第29-31页 |
2.离宫、行宫御苑的分布特征 | 第31-32页 |
三、唐代长安城的民间旅馆 | 第32-50页 |
(一)唐政府对民间旅馆的管理 | 第32-34页 |
(二)唐长安城民间旅馆的分布特征 | 第34-50页 |
1.东密西疏,北多南少 | 第38-40页 |
2.皇城及东西市周边坊 | 第40-47页 |
3.六街为主的交通大道 | 第47-50页 |
四、唐代长安城的寺观旅馆 | 第50-57页 |
(一)唐寺院、道观停客功能逐渐凸显 | 第50-52页 |
(二)唐代长安城寺观旅馆的分布特征 | 第52-57页 |
五、官方、民间、寺观旅馆对长安城的影响 | 第57-61页 |
(一)旅馆对长安城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 | 第57-59页 |
(二)旅馆对长安城城市管理体制的影响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 第66-69页 |
后记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