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6-9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1-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现状 | 第11-12页 |
1.3.1 国内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外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现状 | 第12页 |
2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3 九峰山自然和社会基本概况 | 第14-18页 |
3.1 地理位置与范围 | 第14-15页 |
3.2 自然概况 | 第15-17页 |
3.2.1 地质、地貌及特点 | 第15页 |
3.2.2 气候 | 第15页 |
3.2.3 水文 | 第15-16页 |
3.2.4 土壤 | 第16页 |
3.2.5 植被 | 第16-17页 |
3.2.6 野生动物资源 | 第17页 |
3.3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7-18页 |
4 九峰山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 第18-41页 |
4.1 林地资源现状 | 第19-21页 |
4.1.1 林地面积资源按地类分布 | 第19-20页 |
4.1.2 林地面积资源按森林类别分布 | 第20页 |
4.1.3 林地面积资源按权属分布 | 第20-21页 |
4.2 各类林木蓄积量资源 | 第21-22页 |
4.3 有林地面积、蓄积量资源 | 第22-32页 |
4.3.1 有林地面积、蓄积量按权属分布 | 第22-23页 |
4.3.2 有林地面积、蓄积量按林种分布 | 第23-24页 |
4.3.3 有林地面积、蓄积量按优势树种、植物群落分布 | 第24-26页 |
4.3.4 有林地面积、蓄积量按龄组、龄级分布 | 第26-28页 |
4.3.5 有林地面积、蓄积量按地位级分布 | 第28-29页 |
4.3.6 有林地面积、蓄积量按郁闭度分布 | 第29-30页 |
4.3.7 有林地面积、蓄积量按起源分布 | 第30页 |
4.3.8 有林地面积、蓄积量按立地类型分布 | 第30-31页 |
4.3.9 用材林近、成、过熟林面积、蓄积量资源 | 第31-32页 |
4.3.10 一般生态公益林近、成、过熟林面积、蓄积量资源 | 第32页 |
4.4 疏林地资源 | 第32-33页 |
4.5 灌木林资源 | 第33-35页 |
4.5.1 灌木林地按权属分布 | 第33页 |
4.5.2 灌木林地按起源分布 | 第33页 |
4.5.3 灌木林地按优势树种分布 | 第33页 |
4.5.4 灌木林地面积资源按覆盖度等级分布 | 第33-34页 |
4.5.5 灌木林地按林种分布 | 第34-35页 |
4.6 未成林造林地资源 | 第35页 |
4.7 苗圃地资源 | 第35页 |
4.8 无立木林地资源 | 第35-36页 |
4.9 宜林地资源 | 第36页 |
4.10 辅助生产林地资源 | 第36-37页 |
4.11 人工林资源 | 第37-40页 |
4.11.1 人工有林地按林种分布 | 第37-38页 |
4.11.2 人工有林地按优势树种分布 | 第38-39页 |
4.11.3 人工有林地面积蓄积按龄组分布 | 第39-40页 |
4.12 经济林资源 | 第40-41页 |
5 九峰山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状况评价 | 第41-53页 |
5.1 九峰山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状况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41-45页 |
5.1.1 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41-42页 |
5.1.2 权重的确定 | 第42-44页 |
5.1.3 九峰山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状况评价权重的确定 | 第44-45页 |
5.2 九峰山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状况评价 | 第45-53页 |
5.2.1 各指标的赋值 | 第45-47页 |
5.2.2 评价结果 | 第47-48页 |
5.2.3 评价结论 | 第48-53页 |
6 九峰山林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措施 | 第53-60页 |
6.1 森林经营的方针与原则 | 第53页 |
6.2 森林经营日标 | 第53-54页 |
6.3 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具体措施 | 第54-58页 |
6.3.1 针对森林资源的林地结构 | 第54-56页 |
6.3.2 针对森林资源的林种结构 | 第56页 |
6.3.3 针对森林资源的植被群落结构 | 第56-57页 |
6.3.4 其他可持续经营措施 | 第57-58页 |
6.4 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保障措施 | 第58-60页 |
7 可持续经营效益分析 | 第60-61页 |
7.1 经济效益 | 第60页 |
7.2 生态效益 | 第60页 |
7.3 社会效益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