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1.3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略论 | 第15-18页 |
2.1 城市建设文化相关概念及构成 | 第15-16页 |
2.1.1 城市建设文化的内涵 | 第15页 |
2.1.2 城市建设文化的构成 | 第15-16页 |
2.2 技术及其相关概念的内涵 | 第16-18页 |
2.2.1 技术的内涵 | 第16页 |
2.2.2 自然技术的内涵 | 第16-17页 |
2.2.3 社会技术的内涵 | 第17-18页 |
第3章 中国城市建设文化的自然技术解读 | 第18-27页 |
3.1 中国城市建设文化的自然技术现状 | 第18-20页 |
3.1.1 城市建筑技术现状 | 第18-19页 |
3.1.2 复制、修缮等技术现状 | 第19-20页 |
3.1.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现状 | 第20页 |
3.2 中国城市建设文化中存在的自然技术问题 | 第20-23页 |
3.2.1 技术趋同影响下的城市建设文化雷同 | 第20-21页 |
3.2.2 过分注重自然技术而忽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 第21-22页 |
3.2.3 自然技术盲目应用带来的生态危机 | 第22页 |
3.2.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问题 | 第22-23页 |
3.3 中国城市建设文化的自然技术路径 | 第23-27页 |
3.3.1 以地方自然资源优势为主导 | 第23-24页 |
3.3.2 以标识性建筑凸显城市风格 | 第24页 |
3.3.3 城市历史文脉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 | 第24-26页 |
3.3.4 以社会技术为指引发展自然技术 | 第26-27页 |
第4章 中国城市建设文化的社会技术解读 | 第27-35页 |
4.1 中国城市建设文化的社会技术现状 | 第27-28页 |
4.1.1 城市建设文化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 第27-28页 |
4.1.2 城市建设文化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 第28页 |
4.2 中国城市建设文化中存在的社会技术问题 | 第28-32页 |
4.2.1 政府作用定位模糊 | 第28-29页 |
4.2.2 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 | 第29-32页 |
4.3 中国城市建设文化的社会技术路径 | 第32-35页 |
4.3.1 城市建设文化需要明确的目标定位方向 | 第32-33页 |
4.3.2 城市建设文化需要有效的社会制度做保障 | 第33页 |
4.3.3 以自然技术为基础支撑社会技术 | 第33-35页 |
第5章 中国城市建设文化的技术走向——生态未来 | 第35-40页 |
5.1 中国城市建设文化的自然技术走向——生态未来 | 第35-37页 |
5.1.1 以绿色环保为自然技术的方向准则 | 第35-36页 |
5.1.2 以创新技术实现绿色生态城市 | 第36-37页 |
5.1.3 城市生态文化资源合理配置 | 第37页 |
5.2 中国城市建设文化的社会技术走向——生态未来 | 第37-40页 |
5.2.1 以生态思想指导城市文化建设 | 第37-38页 |
5.2.2 加强完善城市建设文化中生态管理制度法规 | 第38-39页 |
5.2.3 普及生态思想 | 第39-40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