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电动汽车用六相永磁电动机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六相永磁电动机数学建模 | 第14-29页 |
2.1 六相永磁电动机结构及数学模型 | 第14-20页 |
2.2 电动汽车用六相永磁电动机Simulink模型 | 第20-26页 |
2.2.1 六相永磁电动机强电弱电连接部分 | 第21-22页 |
2.2.2 六相永磁电动机本体电气部分 | 第22-26页 |
2.2.3 六相永磁电动机机械部分模型 | 第26页 |
2.3 六相永磁电动机矢量控制仿真研究 | 第26-28页 |
2.3.1 六相永磁电动机矢量控制模型搭建 | 第26-27页 |
2.3.2 仿真结果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抑制共模电压的六相永磁电动机SVPWM | 第29-40页 |
3.1 抑制共模电压的SVPWM控制 | 第29-34页 |
3.1.1 选择抑制共模电压SVPWM矢量组合 | 第29-30页 |
3.1.2 电压矢量选择方法 | 第30-32页 |
3.1.3 计算电压矢量作用的时间 | 第32-33页 |
3.1.4 谐波分析 | 第33-34页 |
3.2 仿真与实验 | 第34-38页 |
3.2.1 仿真结果 | 第34-36页 |
3.2.2 实验结果 | 第36-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低开关损耗的六相永磁电动机SVPWM | 第40-51页 |
4.1 降低开关损耗SVPWM控制方法 | 第40-45页 |
4.1.1 新型扇区划分方法 | 第40-41页 |
4.1.2 相邻最大三矢量合成方法 | 第41-42页 |
4.1.3 同向两矢量合成方法 | 第42-45页 |
4.2 电压利用率分析 | 第45-46页 |
4.2.1 相邻三矢量SVPWM母线电压利用率 | 第45页 |
4.2.2 同向两矢量SVPWM母线电压利用率 | 第45-46页 |
4.3 仿真与实验研究 | 第46-50页 |
4.3.1 仿真结果 | 第47-48页 |
4.3.2 实验结果 | 第48-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基于模型设计的自动代码生成技术研究 | 第51-59页 |
5.1 Simulink代码生成 | 第51-53页 |
5.1.1 DSP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 | 第51-52页 |
5.1.2 基于模型设计的程序开发流程 | 第52-53页 |
5.2 基于Simulink的控制系统建模与生成代码 | 第53-5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