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0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第一章 案例回顾和主要争议焦点 | 第10-14页 |
第一节 案情介绍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法院的认定与判决 | 第11页 |
第三节 案件争议焦点 | 第11-14页 |
一、资金池与非法集资 | 第11-12页 |
二、资金池与信息披露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本案争议焦点的法理分析 | 第14-22页 |
第一节 本案性质是否为非法集资罪 | 第14-16页 |
一、非法集资罪构成要件分析 | 第14-15页 |
二、非法集资罪的司法适用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本案中金融消费者保护与平台信息披露的法律问题 | 第16-19页 |
一、资金池与平台自融 | 第16-17页 |
二、期限错配和阴阳合同 | 第17-18页 |
三、信息披露不充分和金融消费者知情权保护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本案中资金池其他相关法律问题分析 | 第19-22页 |
一、因时间差引发的被动型“资金池”法律问题分析 | 第19-20页 |
二、因期限错配或虚假标而形成的“资金池”法律问题分析 | 第20-21页 |
三、因缴纳保证金而形成的“资金池”法律问题分析 | 第21-22页 |
第三章 P2P平台“资金池”运营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2-37页 |
第一节 P2P平台“资金池”概述 | 第22-23页 |
一、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概念 | 第22-23页 |
二、P2P平台“资金池”的概念 | 第23页 |
第二节 我国P2P平台“资金池”的运营模式 | 第23-28页 |
一、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营模式 | 第23-27页 |
二、“资金池”的产生和运营模式 | 第27-28页 |
第三节 P2P平台“资金池”运营现状 | 第28-31页 |
一、P2P平台“资金池”的发展历程 | 第28-29页 |
二、我国P2P平台“资金池”运营现状 | 第29-31页 |
三、P2P平台“资金池”的发展特点 | 第31页 |
第四节 P2P借贷平台“资金池”涉及的法律关系 | 第31-33页 |
一、借款人和投资者之间的法律关系问题 | 第32页 |
二、P2P网络借贷平台和借贷双方之间的关系 | 第32-33页 |
第五节 P2P平台“资金池”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33-37页 |
一、P2P平台资金池的法律定位不明 | 第33页 |
二、P2P平台随意利用资金池来掩盖平台的坏账率 | 第33-34页 |
三、流动性危机 | 第34页 |
四、庞氏骗局 | 第34-35页 |
五、涉嫌高利贷业务以及非法担保 | 第35页 |
六、非法集资诈骗问题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P2P借贷平台资金池管控的法律建议 | 第37-42页 |
第一节 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资金池运营的规制思路 | 第37-39页 |
一、对P2P平台进行分类监管 | 第37页 |
二、我国相关部门必须加快出台P2P网络借贷平台管理办法 | 第37-38页 |
三、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认证体系 | 第38页 |
四、禁止P2P平台进行融资担保,确保担保公司担保行为规范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P2P借贷平台资金池运营的法律建议 | 第39-42页 |
一、制定P2P平台“资金池”安全保障机制条例 | 第39页 |
二、建立第三方资金托管法律制度 | 第39-40页 |
三、加强行业内部自律 | 第40页 |
四、完善信息披露法律制度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