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2页 |
第一章 案情及引发的法律争议 | 第12-16页 |
1.1 案情简介 | 第12-13页 |
1.1.1 廖某网约车交通事故赔偿案 | 第12页 |
1.1.2 崔某网约车交通事故赔偿案 | 第12-13页 |
1.2 案件引发的法律争议 | 第13-16页 |
1.2.1 平台在网约车运营中的地位 | 第13-14页 |
1.2.2 网约车平台与司机之间的关系 | 第14-15页 |
1.2.3 网约车平台与乘客之间的关系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案件争议焦点之法律分析 | 第16-29页 |
2.1 平台在网约车运营中的法律地位 | 第16-19页 |
2.1.1 平台运营地位的居间人说及缺陷 | 第16-17页 |
2.1.2 平台运营地位的承运人说及合理性 | 第17-19页 |
2.2 网约车平台与司机之间的法律关系及责任承担 | 第19-25页 |
2.2.1 劳动关系说及其缺陷 | 第19-20页 |
2.2.2 雇佣关系说及其分析 | 第20-21页 |
2.2.3 劳务关系说及其缺陷 | 第21-24页 |
2.2.4 偶然合伙说及其适用 | 第24-25页 |
2.3 网约车平台与乘客之间的法律关系及责任承担 | 第25-29页 |
2.3.1 成立居间合同关系的分析 | 第25-26页 |
2.3.2 成立客运合同关系的适当性分析 | 第26-29页 |
第三章 案例引发的相关思考及法律建议 | 第29-39页 |
3.1 案例引发的相关思考 | 第29-34页 |
3.1.1 “互联网+”下用工关系的新特征 | 第29页 |
3.1.2 网约车类型化区分界定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3.1.3 平台在事故中承担赔偿责任的法律要件 | 第30-33页 |
3.1.4 网约车平台承担责任后的追偿问题 | 第33-34页 |
3.2 网约车交通事故中界定平台民事责任的法律建议 | 第34-39页 |
3.2.1 统一网约车平台的法律定位 | 第34-35页 |
3.2.2 区分认定网约车司机与平台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35-36页 |
3.2.3 构建科学合理的平台责任制度 | 第36-37页 |
3.2.4 从受害者视角认定赔偿责任主体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