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0 引言 | 第10-17页 |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0.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0.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0.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0.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0.3.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0.4 创新点和不足 | 第16-17页 |
0.4.1 创新点 | 第16页 |
0.4.2 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1 理论基础 | 第17-28页 |
1.1 区域金融发展理论 | 第17-19页 |
1.1.1 区域金融 | 第17-18页 |
1.1.2 金融发展 | 第18-19页 |
1.2 区域经济收敛理论 | 第19-22页 |
1.2.1 收敛与发散 | 第19-20页 |
1.2.2 区域经济增长收敛 | 第20-22页 |
1.3 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收敛的关系理论 | 第22-23页 |
1.4 收敛实证检验模型方法介绍 | 第23-27页 |
1.4.1 三种常用收敛实证检验模型 | 第23-27页 |
1.4.2 基于新古典的β趋同增长模型 | 第27页 |
1.5 小结 | 第27-28页 |
2 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的现状特征 | 第28-37页 |
2.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 第28-33页 |
2.1.1 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趋同性 | 第28-29页 |
2.1.2 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平稳性 | 第29-32页 |
2.1.3 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赶超性 | 第32-33页 |
2.2 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现状 | 第33-35页 |
2.2.1 金融业总体实力的差距性 | 第33-34页 |
2.2.2 金融资产规模的区域悬殊性 | 第34-35页 |
2.2.3 金融机构地区分布的不合理性 | 第35页 |
2.3 小结 | 第35-37页 |
3 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机理分析 | 第37-43页 |
3.1 基于新古典主义的分析 | 第37-38页 |
3.2 基于资本与技术视角的分析 | 第38-39页 |
3.3 金融发展作用机制 | 第39-42页 |
3.3.1 金融发展规模与区域经济收敛 | 第39-40页 |
3.3.2 金融发展结构与区域经济收敛 | 第40-41页 |
3.3.3 金融发展效率与区域经济收敛 | 第41-42页 |
3.4 小结 | 第42-43页 |
4 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收敛影响效果分析 | 第43-49页 |
4.1 指标设计 | 第43-44页 |
4.1.1 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指标 | 第43页 |
4.1.2 金融发展指标 | 第43-44页 |
4.2 数据选取与处理 | 第44-45页 |
4.3 基于金融发展的面板模型构建 | 第45页 |
4.4 影响效果的实证分析 | 第45-48页 |
4.4.1 单位根检验 | 第45页 |
4.4.2 协整检验 | 第45-46页 |
4.4.3 动态面板估计 | 第46-48页 |
4.5 小结 | 第48-49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9-52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9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49-52页 |
5.2.1 提高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效率 | 第49-50页 |
5.2.2 明确中部地区金融发展模式 | 第50-51页 |
5.2.3 扩大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规模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个人简历 | 第56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