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6-14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6-7页 |
1.2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 第7-12页 |
1.2.1 传统机械式压力机发展现状 | 第7-10页 |
1.2.2 伺服压力机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3 传统机械式压力机与伺服压力机性能对比 | 第12-13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2 行业内传统传动机构及伺服传动机构解析 | 第14-26页 |
2.1 机械压力机现有传动机构解析 | 第14-18页 |
2.1.1 六连杆运动学解析 | 第14-16页 |
2.1.2 六连杆力学解析 | 第16-17页 |
2.1.3 实际参数计算结果 | 第17-18页 |
2.2 万家顿六连杆杆系运动学和力学解析 | 第18-21页 |
2.3 小松伺服杆系运动学与力学解析 | 第21-22页 |
2.4 小松伺服压力机的另一种型式——变速齿轮机构带动曲柄滑块机构 | 第22-25页 |
2.5 小结 | 第25-26页 |
3 伺服压力机传动方案确定 | 第26-41页 |
3.1 25000kN伺服压力机的主要参数 | 第26-27页 |
3.2 25000kN伺服压力机传动结构方案确定 | 第27-33页 |
3.2.1 传动方案设计参数设定 | 第27-32页 |
3.2.2 传动方案构型确定 | 第32-33页 |
3.3 25000kN伺服压力机驱动用的伺服电机校核计算 | 第33-39页 |
3.3.1 侧围板成形参数校核 | 第34-36页 |
3.3.2 后地板成形校核 | 第36-38页 |
3.3.3 校核结果 | 第38-39页 |
3.4 行星减速机选型设计 | 第39-40页 |
3.5 小结 | 第40-41页 |
4 主传动系统的建立及计算校核 | 第41-58页 |
4.1 建立双曲柄肘杆传动机构运动学模型 | 第41-43页 |
4.2 建立双曲柄肘杆传动机构优化设计模型 | 第43-46页 |
4.3 双曲柄肘杆传动机构优化设计流程和程序开发 | 第46-49页 |
4.4 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分析 | 第49-53页 |
4.4.1 双曲柄肘杆传动机构受力分析 | 第49-50页 |
4.4.2 驱动性能分析 | 第50-51页 |
4.4.3 偏载分析 | 第51-53页 |
4.5 曲轴有限元分析 | 第53-57页 |
4.5.1 模型建立 | 第53页 |
4.5.2 边界条件及载荷 | 第53-54页 |
4.5.3 结果分析 | 第54-57页 |
4.6 小结 | 第57-58页 |
5 典型覆盖件拉伸工序模拟试验 | 第58-64页 |
5.1 侧围板拉延成形工艺 | 第58-59页 |
5.2 侧围板拉延成形数值模拟 | 第59-60页 |
5.3 侧围板拉深轨迹规划设计 | 第60-63页 |
5.4 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