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3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8-21页 |
1.1.1 考虑企业社会责任(CSR)的供应链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 第18-19页 |
1.1.2 闭环供应链定价与协调问题研究备受关注 | 第19-20页 |
1.1.3 突发事件对闭环供应链定价与协调的影响 | 第20页 |
1.1.4 考虑CSR的闭环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策略研究的必要性 | 第20-21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21-24页 |
1.2.1 制造商回收模式下考虑CSR的闭环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策略 | 第22页 |
1.2.2 零售商回收模式下考虑CSR的闭环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策略 | 第22-23页 |
1.2.3 第三方回收模式下考虑CSR的闭环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策略 | 第23-24页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4-25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5页 |
1.4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5-2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27-29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29页 |
1.5 本文章节安排 | 第29-30页 |
1.6 本文创新性工作说明 | 第30-31页 |
1.7 本文符号及用语的说明 | 第31-32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论 | 第32-53页 |
2.1 文献检索情况概述 | 第32-37页 |
2.1.1 文献检索范围分析 | 第32-33页 |
2.1.2 相关文献情况分析 | 第33-34页 |
2.1.3 学术趋势分析 | 第34-37页 |
2.2 关于考虑CSR的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 第37-41页 |
2.2.1 考虑CSR的供应链管理的实证分析 | 第37-38页 |
2.2.2 考虑CSR的供应链管理的建模及相关分析 | 第38-41页 |
2.3 关于闭环供应链定价与协调的研究 | 第41-45页 |
2.3.1 确定性需求下闭环供应链定价与协调 | 第41-44页 |
2.3.2 不确定性需求下闭环供应链定价与协调 | 第44-45页 |
2.4 关于供应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 | 第45-49页 |
2.4.1 传统供应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 第46-48页 |
2.4.2 闭环供应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 第48-49页 |
2.5 对已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的评述 | 第49-52页 |
2.5.1 已有成果的主要贡献 | 第49-50页 |
2.5.2 已有成果的不足之处 | 第50-51页 |
2.5.3 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 第51-5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3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53-68页 |
3.1 企业社会责任(CSR) | 第53-58页 |
3.1.1 CSR的概念 | 第53-56页 |
3.1.2 CSR的形式化表示 | 第56-58页 |
3.2 闭环供应链及其协调 | 第58-63页 |
3.2.1 闭环供应链的内涵及特征 | 第59-60页 |
3.2.2 闭环供应链的运作模式 | 第60-61页 |
3.2.3 闭环供应链协调 | 第61-63页 |
3.3 供应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 第63-65页 |
3.3.1 供应链突发事件的内涵、特征及分类 | 第63-64页 |
3.3.2 供应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法 | 第64-65页 |
3.4 博弈论 | 第65-67页 |
3.4.1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 | 第65-66页 |
3.4.2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 | 第66-6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制造商回收模式下考虑CSR的闭环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策略 | 第68-122页 |
4.1 问题描述、基本假设与研究框架 | 第68-74页 |
4.1.1 问题描述 | 第68-70页 |
4.1.2 基本假设 | 第70-73页 |
4.1.3 研究框架 | 第73-74页 |
4.2 制造商承担社会责任的闭环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策略 | 第74-97页 |
4.2.1 基准的闭环供应链协调模型 | 第74-84页 |
4.2.1.1 分散式和集中式决策下最优策略及利润分析 | 第75-81页 |
4.2.1.2 闭环供应链的收益共享契约与协调 | 第81-84页 |
4.2.2 突发事件对闭环供应链的影响 | 第84-93页 |
4.2.2.1 突发事件对集中式决策下闭环供应链的影响 | 第84-92页 |
4.2.2.2 突发事件对闭环供应链协调的影响 | 第92-93页 |
4.2.3 闭环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改进收益共享契约与协调 | 第93-97页 |
4.3 零售商承担社会责任的闭环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策略 | 第97-120页 |
4.3.1 基准的闭环供应链协调模型 | 第97-106页 |
4.3.1.1 分散式和集中式决策下最优策略及利润分析 | 第98-103页 |
4.3.1.2 闭环供应链的收益共享-责任分担契约与协调 | 第103-106页 |
4.3.2 突发事件对闭环供应链的影响 | 第106-115页 |
4.3.2.1 突发事件对集中式决策下闭环供应链的影响 | 第107-114页 |
4.3.2.2 突发事件对闭环供应链协调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4.3.3 闭环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改进收益共享-责任分担契约与协调 | 第115-12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20-122页 |
第5章 零售商回收模式下考虑CSR的闭环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策略 | 第122-164页 |
5.1 问题描述、基本假设与研究框架 | 第122-128页 |
5.1.1 问题描述 | 第122-125页 |
5.1.2 基本假设 | 第125-127页 |
5.1.3 研究框架 | 第127-128页 |
5.2 制造商承担社会责任的闭环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策略 | 第128-146页 |
5.2.1 基准的闭环供应链协调模型 | 第129-138页 |
5.2.1.1 分散式和集中式决策下最优策略及利润分析 | 第129-136页 |
5.2.1.2 闭环供应链的收益共享-费用分担契约与协调 | 第136-138页 |
5.2.2 突发事件对闭环供应链的影响 | 第138-141页 |
5.2.2.1 突发事件对集中式决策下闭环供应链的影响 | 第138-140页 |
5.2.2.2 突发事件对闭环供应链协调的影响 | 第140-141页 |
5.2.3 闭环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改进收益共享-费用分担契约与协调 | 第141-146页 |
5.3 零售商承担社会责任的闭环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策略 | 第146-162页 |
5.3.1 基准的闭环供应链协调模型 | 第147-155页 |
5.3.1.1 分散式和集中式决策下最优策略及利润分析 | 第147-152页 |
5.3.1.2 闭环供应链的固定费用契约与协调 | 第152-155页 |
5.3.2 突发事件对闭环供应链的影响 | 第155-157页 |
5.3.2.1 突发事件对集中式决策下闭环供应链的影响 | 第155-156页 |
5.3.2.2 突发事件对闭环供应链协调的影响 | 第156-157页 |
5.3.3 闭环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改进固定费用契约与协调 | 第157-1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62-164页 |
第6章 第三方回收模式下考虑CSR的闭环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策略 | 第164-208页 |
6.1 问题描述、基本假设与研究框架 | 第164-171页 |
6.1.1 问题描述 | 第164-167页 |
6.1.2 基本假设 | 第167-169页 |
6.1.3 研究框架 | 第169-171页 |
6.2 制造商承担社会责任的闭环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策略 | 第171-188页 |
6.2.1 基准的闭环供应链协调模型 | 第171-181页 |
6.2.1.1 分散式和集中式决策下最优策略及利润分析 | 第171-178页 |
6.2.1.2 闭环供应链的收益费用共享-责任&费用分担契约与协调 | 第178-181页 |
6.2.2 突发事件对闭环供应链的影响 | 第181-183页 |
6.2.2.1 突发事件对集中式决策下闭环供应链的影响 | 第181-182页 |
6.2.2.2 突发事件对闭环供应链协调的影响 | 第182-183页 |
6.2.3 闭环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改进收益费用共享-责任&费用分担契约与协调 | 第183-188页 |
6.3 零售商承担社会责任的闭环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策略 | 第188-206页 |
6.3.1 基准的闭环供应链协调模型 | 第188-198页 |
6.3.1.1 分散式和集中式决策下最优策略及利润分析 | 第189-195页 |
6.3.1.2 闭环供应链的收益费用共享-责任&费用分担契约与协调 | 第195-198页 |
6.3.2 突发事件对闭环供应链的影响 | 第198-201页 |
6.3.2.1 突发事件对集中式决策下闭环供应链的影响 | 第199-200页 |
6.3.2.2 突发事件对闭环供应链协调的影响 | 第200-201页 |
6.3.3 闭环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改进收益费用共享-责任&费用分担契约与协调 | 第201-20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206-20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208-216页 |
7.1 本文的主要成果及结论 | 第208-212页 |
7.2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212-214页 |
7.3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 第214页 |
7.4 对后续研究工作的建议 | 第214-216页 |
参考文献 | 第216-229页 |
致谢 | 第229-23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230-23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完成科研项目情况 | 第233-234页 |
作者简介 | 第2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