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民法论文

要约收购法律制度研究

0 前言第7-11页
1 要约收购制度内容及规制意义第11-20页
    1.1 要约收购制度第11-17页
        1.1.1 要约收购的概念第11-12页
            1.1.1.1 要约收购第11页
            1.1.1.2 相关概念比较第11-12页
        1.1.2 要约收购的法律特征第12页
        1.1.3 要约收购的分类第12-14页
            1.1.3.1 自愿型要约收购、强制型要约收购第12-14页
            1.1.3.2 部分要约收购与全部要约收购第14页
        1.1.4 要约收购规制的主要内容第14-17页
            1.1.4.1 信息披露第14-15页
            1.1.4.2 目标公司股东平等待遇原则第15页
            1.1.4.3 要约的内容第15-16页
            1.1.4.4 对收购要约的承诺第16页
            1.1.4.5 反收购措施的规范第16页
            1.1.4.6 强制性要约的豁免条件第16页
            1.1.4.7 要约收购的效果第16-17页
    1.2 要约收购制度的规制意义第17-20页
        1.2.1 要约收购制度的价值争论第17-18页
        1.2.2 对要约收购进行规制的必要性第18-20页
2 要约收购法律制度的国际比较第20-44页
    2.1 英美等地要约收购制度的发展第20-26页
        2.1.1 英国第20-21页
        2.1.2 美国第21-23页
        2.1.3 日本第23-24页
        2.1.4 欧陆国家第24-25页
        2.1.5 香港地区第25-26页
    2.2 英美等地要约收购具体制度之比较第26-42页
        2.2.1 要约收购信息披露原则第26-30页
            2.2.1.1 要约收购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标准第27页
            2.2.1.2 要约收购信息披露制度具体内容第27-30页
        2.2.2 目标公司股东平等待遇原则第30页
        2.2.3 部分要约收购第30-32页
        2.2.4 强制要约收购第32-35页
        2.2.5 目标公司董事会的反收购措施第35-40页
        2.2.6 目标公司股东的承诺撤回权第40页
        2.2.7 强制性要约的豁免条件第40-41页
        2.2.8 要约收购的效果第41-42页
    2.3 美英两种规制模式的简要评述第42-44页
        2.3.1 美国模式第42-43页
        2.3.2 英国模式第43-44页
3 我国要约收购制度主要缺陷与建议第44-65页
    3.1 我国证券市场对要约收购发展的阻碍第44-46页
        3.1.1 股权结构特殊,要约收购报价难第45页
        3.1.2 市盈率高估,要约收购成本昂贵第45-46页
        3.1.3 非流通股比例高,变现困难第46页
    3.2 我国要约收购法律制度框架第46-48页
    3.3 完善我国要约收购制度的建议第48-65页
        3.3.1 我国要约收购的立法取向第48-50页
        3.3.2 我国要约收购的制度缺陷与修正第50-65页
            3.3.2.1 要约价格障碍第50-52页
            3.3.2.2 信息披露第52-54页
            3.3.2.3 强制性要约收购第54-56页
            3.3.2.4 要约收购临界线的界定第56-57页
            3.3.2.5 目标公司管理层的反收购行为第57-60页
            3.3.2.6 一致行动人制度第60-61页
            3.3.2.7 有关增加持股时间的限制第61-62页
            3.3.2.8 要约收购义务的豁免第62-64页
            3.3.2.9 目标公司退市第64-65页
4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后记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艺术理论研究
下一篇:上市公司要约收购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