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环境犯罪概述 | 第10-32页 |
(一) 中外环境犯罪的立法概况 | 第10-16页 |
1. 法典化的立法模式 | 第10-11页 |
2. 附属环境刑法的立法模式 | 第11-14页 |
3. 特别环境刑法的立法模式 | 第14-16页 |
(二) 环境犯罪的概念及特征 | 第16-28页 |
1. 环境的概念 | 第16-19页 |
2. 环境犯罪的概念 | 第19-27页 |
3. 环境犯罪的特征 | 第27-28页 |
(三) 环境犯罪的分类 | 第28-29页 |
(四) 环境犯罪的理论基础 | 第29-32页 |
1. 国外环境犯罪的理论基础 | 第29-31页 |
2. 我国环境犯罪的理论基础 | 第31-32页 |
二、环境犯罪犯罪构成中的疑难问题 | 第32-38页 |
(一) 国家能否成为环境犯罪的主体 | 第32-36页 |
(二) 环境犯罪中因果关系的认定 | 第36-38页 |
三、环境犯罪犯罪形态中的危险犯问题 | 第38-42页 |
(一) 危险犯的概念及分类 | 第39-40页 |
(二) 环境犯罪中设立危险犯的必要性 | 第40-41页 |
1. 从环境犯罪的特点来看 | 第40页 |
2. 规定环境犯罪的危险犯对犯罪预防也有积极意义 | 第40-41页 |
(三) 国外刑法中对环境犯罪危险犯规定的基本情况 | 第41-42页 |
四、我国环境犯罪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 | 第42-52页 |
(一) 中外环境犯罪的立法比较 | 第42-45页 |
1. 国外环境犯罪的立法特点 | 第42-44页 |
2. 我国环境犯罪的立法特点 | 第44-45页 |
(二) 我国在环境犯罪立法上的缺陷 | 第45-47页 |
1. 环境犯罪的立法体系不科学 | 第45-46页 |
2. 环境刑法保护范围的缺陷 | 第46页 |
3. 现行刑法未具体设置有关危险犯而存在的缺陷 | 第46-47页 |
4. 刑法关于环境犯罪的刑罚规定的缺陷 | 第47页 |
(三) 我国在环境犯罪立法上的完善 | 第47-52页 |
1. 将环境犯罪作为一类独立犯罪规定在刑法分则第三章 | 第48页 |
2. 拓宽环境刑法保护的范围 | 第48页 |
3. 环境犯罪危险犯的设立 | 第48-50页 |
4. 完善环境犯罪的处罚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