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1.1 重金属的来源及其危害性 | 第10-12页 |
1.1.1 重金属来源 | 第10页 |
1.1.2 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危害 | 第10-11页 |
1.1.3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 | 第11-12页 |
1.2 重金属污染修复 | 第12-14页 |
1.2.1 工程治理方法 | 第12页 |
1.2.2 化学治理方法 | 第12-13页 |
1.2.3 农业生态治理方法 | 第13页 |
1.2.4 生物修复治理方式 | 第13-14页 |
1.3 微生物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 | 第14-17页 |
1.3.1 微生物对重金属的修复机理 | 第14-15页 |
1.3.2 微生物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 | 第15-17页 |
1.4 立论依据 | 第17-19页 |
1.4.1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1.4.2 目前尚需研究的问题 | 第18页 |
1.4.3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8-19页 |
1.5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9-20页 |
1.5.1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耐Pb、Cd细菌的筛选及其鉴定 | 第21-33页 |
2.1 材料 | 第21-22页 |
2.1.1 土壤来源 | 第21页 |
2.1.2 培养基 | 第21页 |
2.1.3 溶液 | 第21-22页 |
2.2 方法 | 第22-25页 |
2.2.1 耐重金属Pb、Cd细菌的筛选 | 第22页 |
2.2.2 供试细菌总DNA抽提 | 第22页 |
2.2.3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扩增及其引物 | 第22-23页 |
2.2.4 回收片段 | 第23-24页 |
2.2.5 16SrDNA序列的测定 | 第24页 |
2.2.6 耐Pb、Cd细菌的筛选及其对Pb、Cd的耐性试验 | 第24页 |
2.2.7 供试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4-25页 |
2.2.8 耐Pb、Cd细菌对液体培养基中Pb、Cd的去除率 | 第2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2页 |
2.3.1 耐Pb、Cd细菌的筛选 | 第25-28页 |
2.3.2 供试细菌的鉴定 | 第28-32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2-33页 |
3. 菌株吸附积累Pb~(2+)、Cd~(2+)的特性 | 第33-41页 |
3.1 材料 | 第33页 |
3.1.1 菌种来源 | 第33页 |
3.1.2 化学试剂 | 第33页 |
3.1.3 培养基 | 第33页 |
3.2 方法 | 第33-34页 |
3.3 结果分析 | 第34-41页 |
3.3.1 菌体在有和无Pb~(2+)Cd~(2+)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 | 第34-35页 |
3.3.2 扫描电镜观察Pb~(2+)、Cd~(2+)对菌体生长的影响和EDX能谱分析 | 第35-38页 |
3.3.3 透射电镜观察菌体对Pb~(2+)、Cd~(2+)的吸附积累 | 第38-39页 |
3.3.4 菌株吸附积累Pb~(2+)、Cd~(2+)的红外光谱研究 | 第39-41页 |
3.4 讨论 | 第41页 |
4. 三种菌株对污染土壤中Pb、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其对小白菜发芽率与吸收Pb、Cd的影响 | 第41-57页 |
4.1 H1、H3、H4号菌株对污染土壤中交换态Pb、Cd的影响 | 第41-43页 |
4.1.1 材料 | 第42页 |
4.1.2 方法 | 第42页 |
4.1.3 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4.2 H1、H3、H4菌株在Pb、Cd胁迫下对小白菜芽萌发的影响 | 第43-46页 |
4.2.1 材料 | 第43页 |
4.2.2 供试菌株对小白菜发芽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4.2.3 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4.3 H1、H3、H4号菌株处理对Pb、Cd污染土壤Pb、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 第46-56页 |
4.3.1 材料 | 第46页 |
4.3.2 试验设计与实施 | 第46-47页 |
4.3.3 测定方法 | 第47页 |
4.3.4 结果分析 | 第47-56页 |
4.4 讨论 | 第56-57页 |
5 全文总结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