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我国现阶段能源状况 | 第9页 |
| ·热泵技术应用的优势 | 第9-10页 |
| ·设计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的原因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地源热泵系统的冬夏季负荷不均衡会引起土壤的温度变化 | 第10-11页 |
| ·单纯依靠钻孔深度以及钻孔间距的增加并不能解决热堆积问题 | 第11页 |
| ·解决热负荷的不平衡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第11页 |
| ·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 ·冷却塔数值模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热堆积现象及冷却塔的应用 | 第15-23页 |
| ·土壤的热堆积现象 | 第15-16页 |
| ·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 | 第16-17页 |
| ·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由地源热泵系统和辅助散热设备组成 | 第16页 |
| ·复合式地源热泵可供应建筑物的生活热水 | 第16页 |
| ·地下埋管换热器按建筑物全年中较小负荷设计 | 第16-17页 |
| ·冷却塔的分类 | 第17-18页 |
| ·冷却塔的结构 | 第18-20页 |
| ·蒸发冷却技术简介 | 第20-22页 |
| ·直接蒸发冷却技术 | 第20-21页 |
| ·间接蒸发冷却技术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冷却塔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3-31页 |
| ·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23页 |
| ·冷却塔数学模型控制方程的建立 | 第23-28页 |
| ·连续相(空气)模型及控制方程 | 第23-26页 |
| ·离散相(水)模型及控制方程 | 第26-27页 |
| ·离散相和连续相的耦合 | 第27-28页 |
| ·控制方程的离散化 | 第28-29页 |
| ·多相流模型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计算流体力学及数值计算流程 | 第31-39页 |
| ·计算流体力学简介 | 第31-32页 |
| ·CFD的计算流程 | 第32-33页 |
| ·CFD的求解过程 | 第33-37页 |
| ·建立控制方程 | 第33页 |
|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3页 |
| ·划分计算网格 | 第33-34页 |
| ·建立离散方程 | 第34页 |
| ·离散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34页 |
| ·给定求解控制参数 | 第34页 |
| ·求解离散方程 | 第34-37页 |
| ·判断解的收敛性 | 第37页 |
| ·输出结果的显示 | 第37页 |
| ·FLUENT软件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五章 冷却塔的数值模拟 | 第39-57页 |
| ·冷却塔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39-41页 |
| ·利用Fluent求解器进行求解 | 第41-48页 |
| ·网格检查 | 第41页 |
| ·连续相模型的设定 | 第41-43页 |
| ·离散相模型的设定 | 第43-45页 |
| ·设置气体属性 | 第45-46页 |
| ·设置液滴属性 | 第46页 |
|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46-47页 |
| ·松弛因子的设置 | 第47-48页 |
| ·数值模拟结果 | 第48-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第六章 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在工程中的研究 | 第57-65页 |
| ·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概况 | 第57-58页 |
| ·地源热泵系统的节能性分析 | 第58-60页 |
| ·地源热泵系统吸热量与放热量平衡分析 | 第60-61页 |
| ·闭式冷却塔的调节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5页 |
| ·展望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