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刑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量刑规范化改革及推进历程 | 第12-14页 |
1.2 量刑规范化改革的理论创新 | 第14-19页 |
1.3 量刑规范化改革的实践效果 | 第19-20页 |
1.4 亟待解决的问题及研究缘起 | 第20-26页 |
第2章 基准刑的提出 | 第26-64页 |
2.1 基准刑概述 | 第27-49页 |
2.1.1 基准刑的概念及特征 | 第27-32页 |
2.1.2 基准刑与量刑基准 | 第32-49页 |
2.2 基准刑的提出过程 | 第49-53页 |
2.2.1 基准刑与量刑基准的混用 | 第49-51页 |
2.2.2 基准刑概念的初步提出 | 第51-52页 |
2.2.3 基准刑概念的修改完善 | 第52-53页 |
2.3 基准刑的价值与功能 | 第53-64页 |
2.3.1 基准刑有助于量刑步骤的建构 | 第53-56页 |
2.3.2 基准刑有助于刑罚裁量权的规范 | 第56-58页 |
2.3.3 基准刑有助于量刑情节的适用 | 第58-64页 |
第3章 基准刑的确立依据 | 第64-86页 |
3.1 基准刑的理论前提 | 第65-76页 |
3.1.1 定量分析与刑罚裁量 | 第66-69页 |
3.1.2 量化犯罪事实的法理基础 | 第69-73页 |
3.1.3 量化犯罪事实与基准刑 | 第73-76页 |
3.2 基准刑的规范依据 | 第76-80页 |
3.2.1 量刑情节的比照规则 | 第76-78页 |
3.2.2 从重、从轻及减轻处罚规则 | 第78-80页 |
3.3 基准刑的实践支撑 | 第80-86页 |
3.3.1 基准刑是对综合估量法的扬弃 | 第80-82页 |
3.3.2 基准刑是对中间线论的否定 | 第82-86页 |
第4章 基准刑的确定模式 | 第86-126页 |
4.1 基准刑模式概述 | 第87-94页 |
4.1.1 犯罪事实的界分 | 第87-93页 |
4.1.2 基准刑的两种模式 | 第93-94页 |
4.2 单一模式 | 第94-104页 |
4.2.1 理论依据 | 第94-96页 |
4.2.2 具体主张 | 第96-99页 |
4.2.3 模式评价 | 第99-104页 |
4.3 复合模式 | 第104-113页 |
4.3.1 理论依据 | 第104-107页 |
4.3.2 具体主张 | 第107-109页 |
4.3.3 模式评价 | 第109-113页 |
4.4 量刑指导意见的规定 | 第113-126页 |
4.4.1 规定释评 | 第113-116页 |
4.4.2 困境分析 | 第116-121页 |
4.4.3 展望刍议 | 第121-126页 |
第5章 基准刑的确定步骤之一:确定量刑起点 | 第126-154页 |
5.1 量刑起点概述 | 第126-136页 |
5.1.1 量刑起点的概念及特征 | 第126-131页 |
5.1.2 量刑起点的正当性根据 | 第131-134页 |
5.1.3 量刑起点的规定方式 | 第134-136页 |
5.2 量刑起点的确定 | 第136-145页 |
5.2.1 幅的理论与点的理论 | 第136-141页 |
5.2.2 量刑起点的点与幅 | 第141-145页 |
5.3 量刑指导意见的规定 | 第145-154页 |
5.3.1 具体内容 | 第145-147页 |
5.3.2 实践价值 | 第147-148页 |
5.3.3 完善建议 | 第148-154页 |
第6章 基准刑的确定步骤之二:调整刑罚量 | 第154-184页 |
6.1 刑罚量概述 | 第154-161页 |
6.1.1 刑罚量的概念及特征 | 第154-156页 |
6.1.2 增加刑罚量的依据 | 第156-161页 |
6.2 刑罚量的规范 | 第161-170页 |
6.2.1 量刑指导意见的规定 | 第161-164页 |
6.2.2 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的规定 | 第164-167页 |
6.2.3 评价与建言 | 第167-170页 |
6.3 增加刑罚量的事实 | 第170-184页 |
6.3.1 增加刑罚量的事实概述 | 第170-174页 |
6.3.2 增加刑罚量事实之完善 | 第174-184页 |
结论 | 第184-186页 |
参考文献 | 第186-192页 |
附录 | 第192-2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202-204页 |
后记 | 第2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