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

城市地名景观研究--以南京城老城区为例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1.1 缘起第10-11页
    1.2 现存的问题第11-17页
        1.2.1 城市特色景观消失第11-14页
        1.2.2 城市特色地名消失第14页
        1.2.3 城市新地名与景观风貌脱节第14-16页
        1.2.4 新城市风貌的“短命”怪圈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第17页
        1.3.1 发掘景观与地名的依存关系第17页
        1.3.2 地名变化与城市景观风貌演进的相互影响第17页
    1.4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1.5.1 国内研究第18-19页
        1.5.2 国外研究第19页
    1.6 研究方法第19-21页
        1.6.1 实地调研第19-20页
        1.6.2 数理分析第20页
        1.6.3 空间分析第20页
        1.6.4 投影分析第20-21页
    1.7 研究路线第21-22页
    参考文献第22-24页
第二章 地名景观的概述第24-40页
    2.1 相关概念与理论第24-27页
        2.1.1 相关概念第24-25页
        2.1.2 相关理论第25-27页
    2.2 地名景观的概念延伸第27-33页
        2.2.1 “地名景观”的产生第27-28页
        2.2.2 “景观”内涵的扩展第28-29页
        2.2.3 “地名景观”概念延伸的必要性第29-31页
        2.2.4 地名景观的概念延伸第31-33页
    2.3 地名景观的特性第33-36页
        2.3.1 符号性第33-34页
        2.3.2 文化性第34-35页
        2.3.3 生长性第35-36页
    2.4 地名景观的层次第36-37页
        2.4.1 普通文化景观第36页
        2.4.2 普通地名景观第36-37页
        2.4.3 景名景观第37页
    2.5 城市地名景观演变的要素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40页
第三章 地名与地名景观的联系第40-48页
    3.1 地名与地名景观的对应第40-43页
        3.1.1 位置对应第40-42页
        3.1.2 内容对应第42-43页
    3.2 地名与地名景观的文化纽带第43-44页
    3.3 地名与指代的景观范围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第四章 南京地名景观调查第48-110页
    4.1 调查范围第48页
    4.2 调查过程第48-51页
        4.2.1 基础资料采集第48页
        4.2.2 数据制表第48-50页
        4.2.3 实地调研第50-51页
    4.3 南京文化遗存分析第51-53页
        4.3.1 汉代之前-南京城的萌芽时期第51页
        4.3.2 六朝时期-南京城的第一次大发展时期第51-52页
        4.3.3 隋代到元代-缓慢发展时期第52页
        4.3.4 明朝至民国-全盛阶段第52-53页
        4.3.5 建国后-城市文化缓慢演变第53页
    4.4 南京市地名景观类型分析第53-100页
        4.4.1 厂房第57-62页
        4.4.2 城防第62-69页
        4.4.3 道桥第69-74页
        4.4.4 府院第74-78页
        4.4.5 民居第78-81页
        4.4.6 山丘第81-84页
        4.4.7 市肆第84-87页
        4.4.8 水系第87-91页
        4.4.9 寺院第91-94页
        4.4.10 田园第94-96页
        4.4.11 亭枋第96-97页
        4.4.12 园墅第97-99页
        4.4.13 原野与遗迹第99-100页
    4.5 不同时期的地名景观第100-105页
        4.5.1 地名景观主体代表当时的城市形象第100-103页
        4.5.2 各类型集中产生年代比较第103-104页
        4.5.3 实体现状与年代关系第104-105页
    4.6 地名景观消失原因归纳第105-106页
    4.7 南京市典型地名景观文化群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0页
第五章 南京地名景观的保护与应用初探第110-132页
    5.1 南京城市地名的保护与更新第110-117页
        5.1.1 确立整体保护范围第110-111页
        5.1.2 南京城地名景观voronoi图划定第111-115页
        5.1.3 地名景观的升级第115-117页
    5.2 城市景点的取名与营建第117-123页
        5.2.1 名称对景点的意义第117-119页
        5.2.2 建立可识别的地名景观体系第119-123页
    5.3 城市面貌的规划与维持第123-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2页
结语第132-134页
附录第134-140页
    1 附表第134-137页
    2 附图第137-140页
致谢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酱香风鸭强化高温风干工艺优化及其对脂质分解氧化和风味物质的影响
下一篇:乏燃料水池内流动与传热数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