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项目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1.1.1 项目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项目相关理论综述 | 第12-19页 |
1.3.1 项目的功能性 | 第12-14页 |
1.3.2 项目的宏观环境 | 第14-15页 |
1.3.3 项目的管理模式 | 第15-19页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黑龙江联通资金集中管理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 第21-31页 |
2.1 黑龙江联通资金集中管理背景 | 第21-22页 |
2.1.1 黑龙江联通公司的基本情况 | 第21-22页 |
2.1.2 项目实施的管理背景 | 第22页 |
2.1.3 公司资金管理的演进路径 | 第22页 |
2.2 收支两条线管理 | 第22-25页 |
2.2.1 银行账户管理 | 第23-24页 |
2.2.2 收入上缴及支出下拨管理 | 第24-25页 |
2.3 资金预算管理 | 第25-27页 |
2.3.1 资金预算管理总体思路 | 第25-26页 |
2.3.2 资金预算管理内容 | 第26-27页 |
2.4 筹融资管理 | 第27-28页 |
2.5 资金管理系统技术平台建设分析 | 第28页 |
2.6 资金内部控制管理分析 | 第28-30页 |
2.6.1 推广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 | 第28-29页 |
2.6.2 内部控制的内容 | 第29-3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黑龙江联通资金集中管理项目的公司治理要求分析 | 第31-37页 |
3.1 黑龙江联通重组后优势分析 | 第31-32页 |
3.1.1 业务运营优势分析 | 第31-32页 |
3.1.2 协同优势分析 | 第32页 |
3.2 黑龙江联通重组后劣势分析 | 第32-33页 |
3.2.1 环境变化带来的经营压力 | 第33页 |
3.2.2 融合重组成本巨大 | 第33页 |
3.3 黑龙江联通重组后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3-36页 |
3.3.1 收支两条线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3.3.2 资金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3.3.3 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5页 |
3.3.4 资金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黑龙江联通资金集中管理项目的实施策略 | 第37-53页 |
4.1 项目建设的目标 | 第37页 |
4.2 全新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 | 第37-45页 |
4.2.1 “自动型零余额”新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 | 第37-38页 |
4.2.2 银行账户的优化是搭建新体系的前提 | 第38-42页 |
4.2.3 营收资金高效归集是新体系运行的关键 | 第42-44页 |
4.2.4 理顺流程和整章建制是实施新体系的有效保障 | 第44-45页 |
4.3 精确化的闭环资金预算管理 | 第45-47页 |
4.3.1 “横纵”结合的资金预算管理体系 | 第45-46页 |
4.3.2 从编制到考核通报的闭环资金预算管理 | 第46-47页 |
4.3.3 与公司业务管理前后联动的精确化资金预算管理 | 第47页 |
4.4 筹融资历史债务及票据集中管理 | 第47-48页 |
4.4.1 筹融资的集中管理 | 第47页 |
4.4.2 历史债务的集中管理 | 第47-48页 |
4.4.3 票据的集中管理 | 第48页 |
4.5 全流程数字化的资金管理系统 | 第48-51页 |
4.5.1 推行资金管理系统的前提 | 第49-50页 |
4.5.2 资金管理系统的目标 | 第50页 |
4.5.3 资金管理系统的功能 | 第50-51页 |
4.6 全面有效的内控体系建设 | 第51-52页 |
4.6.1 实施新的内部控制规范 | 第51-52页 |
4.6.2 资金集中管理内部控制规范 | 第5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