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前言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 第10-13页 |
1.2.1 国外应用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1.2.2 国内应用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1.2.3 发展趋势 | 第13页 |
1.3 研究工作的目标、内容、路线及预期结果 | 第13-15页 |
1.3.1 研究的总体目标 | 第13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3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油砾石路面技术在甘肃省的适用性研究 | 第15-22页 |
2.1 甘肃省的地理位置 | 第15页 |
2.2 甘肃省气候特征 | 第15-18页 |
2.2.1 气温分布特征 | 第15-16页 |
2.2.2 地温的分布特征 | 第16-17页 |
2.2.3 降水(雨)分布特征 | 第17-18页 |
2.3 甘肃省砾石分布特征 | 第18-20页 |
2.4 油砾石路面技术在甘肃省适用性分析 | 第20-22页 |
2.4.1 油砾石技术气候适用性分析 | 第20页 |
2.4.2 油砾石技术地产材料适用性分析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油砾石路面工作机理与技术要求 | 第22-31页 |
3.1 油砾石路面工作机理 | 第22-24页 |
3.2 油砾石路面类型的选择及其组成 | 第24-27页 |
3.2.1 油砾石路面混合料类型的选择 | 第24页 |
3.2.2 OG-B 型混合料 | 第24-27页 |
3.3 油砾石路面的技术要求 | 第27-31页 |
3.3.1 集料的要求 | 第27-29页 |
3.3.2 结合料的技术要求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油砾石路面配合比设计的室内试验研究 | 第31-51页 |
4.1 结合料的掺配研究 | 第31-38页 |
4.1.1 基质沥青性能试验 | 第31页 |
4.1.2 外掺剂的选择 | 第31-33页 |
4.1.3 结合料掺配试验研究 | 第33-36页 |
4.1.4 增粘剂的选择 | 第36-37页 |
4.1.5 结合料掺配试验的结果 | 第37-38页 |
4.2 油砾石路面的配合比设计 | 第38-51页 |
4.2.1 油砾石混合料性能 | 第39-41页 |
4.2.2 混合料类型选择和结合料用量确定方法 | 第41-42页 |
4.2.3 油砾石路面配合比设计步骤 | 第42页 |
4.2.4 试验路配合比设计 | 第42-46页 |
4.2.5 推广应用路段配合比设计 | 第46-50页 |
4.2.6 油砾石混合料关键性筛孔控制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 第51-57页 |
5.1 拌和设备与工艺 | 第51-52页 |
5.1.1 拌和要求 | 第51页 |
5.1.2 拌和设备 | 第51-52页 |
5.1.3 拌和工艺 | 第52页 |
5.1.4 拌和工艺建议 | 第52页 |
5.2 混合料的运输 | 第52-53页 |
5.3 摊铺与压实工艺 | 第53-54页 |
5.3.1 摊铺设备与工艺 | 第53-54页 |
5.3.2 压实设备与工艺 | 第54页 |
5.4 质量控制 | 第54-57页 |
第六章 油砾石路面技术应用效果 | 第57-76页 |
6.1 油砾石路面技术在 S210 线试验段应用效果 | 第57-67页 |
6.1.1 试验路概况 | 第57页 |
6.1.2 施工准备 | 第57-59页 |
6.1.3 施工配合比设计 | 第59-61页 |
6.1.4 油砾石混合料施工工艺 | 第61-64页 |
6.1.5 油砾石混合料路面现场检测 | 第64-67页 |
6.2 油砾石路面技术在 S313 线舟曲至黑水沟段改建工程中的应用 | 第67-76页 |
6.2.1 工程概况 | 第67-68页 |
6.2.2 OG-16B 油砾石下面层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 | 第68-73页 |
6.2.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第73-74页 |
6.2.4 对本项目油砾石下面层的检测情况 | 第74-75页 |
6.2.5 油砾石下面层施工应用效果 | 第75-76页 |
主要结论 | 第76-78页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