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雷达论文--雷达设备、雷达站论文

探地雷达高辐射效率天线与目标检测

摘要第12-14页
Abstract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9页
    1.1 课题的背景及其意义第16-18页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6页
        1.2.1 GPR系统的发展概况第18-20页
        1.2.2 GPR天线设计技术的研究现状第20-24页
        1.2.3 GPR目标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第24-26页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第26-29页
第二章 时域蝶形天线的基本特性分析第29-54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冲激辐射的基本原理第29-42页
        2.2.1 电磁波辐射的传统解释第29-33页
        2.2.2 冲激辐射的时域解释第33-41页
        2.2.3 冲激辐射的数值计算第41-42页
    2.3 蝶形天线的基本设计第42-44页
        2.3.1 几何结构的选取原则第42-43页
        2.3.2 激励脉冲的选取原则第43-44页
    2.4 蝶形天线的特征阻抗第44-53页
        2.4.1 基于时间窗的特征阻抗计算方法第44-46页
        2.4.2 几何参数对特征阻抗的影响分析第46-48页
        2.4.3 基底对对特征阻抗的影响分析第48-51页
        2.4.4 地下介质对特征阻抗的影响分析第51-53页
    2.5 小结第53-54页
第三章GPR蝶形天线辐射效率的提高方法第54-75页
    3.1 引言第54-55页
    3.2 冲激辐射效率的衡量标准第55页
    3.3 蝶形天线主脉冲的增强方法第55-65页
        3.3.1 基于切比雪夫变阻器的超宽带巴伦设计第55-60页
        3.3.2 电阻加载对主脉冲幅度的影响分析第60-61页
        3.3.3 利用末端辐射增强主脉冲第61-65页
    3.4 蝶形天线拖尾的抑制方法第65-74页
        3.4.1 集中电阻加载抑制拖尾第65-69页
        3.4.2 分布式电阻加载抑制拖尾第69-71页
        3.4.3 地面的加载作用分析第71-74页
    3.5 小结第74-75页
第四章GPR目标信号特性分析第75-97页
    4.1 引言第75页
    4.2 A-scan回波信号特性分析第75-90页
        4.2.1 噪声第76页
        4.2.2 天线的系统传输函数分析第76-78页
        4.2.3 收发天线间的耦合响应分析第78页
        4.2.4 地下介质对传输信号的影响分析第78-86页
        4.2.5 目标特征分析第86-90页
    4.3 B-scan中目标回波双曲线特征分析第90-95页
        4.3.1 天线设置对回波双曲线的影响第92页
        4.3.2 目标尺寸对回波双曲线的影响第92-93页
        4.3.3 地下介质对回波双曲线的影响第93-95页
    4.4 C-scan中目标信号特性分析第95-96页
    4.5 小结第96-97页
第五章GPR目标的检测方法第97-128页
    5.1 引言第97页
    5.2 GPR目标检测方案第97-98页
    5.3 基于离散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检测方法第98-106页
        5.3.1 隐马尔可夫模型简介第98-99页
        5.3.2 构造回波观测向量第99-104页
        5.3.3 构造模型与检测目标第104-106页
    5.4 基于互相关与Hough变换的检测方法第106-112页
        5.4.1 利用互相关提取回波双曲线第106-109页
        5.4.2 互相关值加权拟合双曲线第109-111页
        5.4.3 一维Hough变换检测与定位目标第111-112页
    5.5 GPR目标鉴别方法第112-117页
        5.5.1 利用回波干涉提取目标的相位特征第112-116页
        5.5.2 利用匹配追踪提取目标的散射频率依赖因子第116-117页
    5.6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17-126页
        5.6.1 目标检测实验第117-121页
        5.6.2 目标回波相位特征提取实验第121-123页
        5.6.3 目标散射频率依赖因子提取实验第123-126页
    5.7 小结第126-128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128-130页
致谢第130-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3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43-145页
附录A基本行波辐射元的电荷分布第145-146页
附录B基本行波辐射元的辐射场第146-148页
附录C切比雪夫变阻器推导第148-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风险偏好的供应链中企业创新投资决策研究
下一篇:微型SAR宽带信号产生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