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目录 | 第15-18页 |
图目录 | 第18-19页 |
表目录 | 第19-22页 |
1 导论 | 第22-3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22-23页 |
1.2 问题提出 | 第23-25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1.4 研究框架与内容 | 第26-30页 |
1.4.1 研究框架 | 第26-2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1.5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30-33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30页 |
1.5.2 数据来源 | 第30-33页 |
1.6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33-36页 |
1.6.1 可能的创新 | 第33-34页 |
1.6.2 研究的不足 | 第34-36页 |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36-74页 |
2.1 贫困理论 | 第36-48页 |
2.1.1 贫困的定义及其测度 | 第36-41页 |
2.1.2 贫困线定义及其测度 | 第41-45页 |
2.1.3 本文贫困线的选择 | 第45-48页 |
2.2 亲贫困增长理论 | 第48-58页 |
2.2.1 亲贫困增长的定义 | 第48-50页 |
2.2.2 亲贫困增长的测度 | 第50-58页 |
2.3 不平等理论 | 第58-69页 |
2.3.1 不平等测度基本公理 | 第58-59页 |
2.3.2 不平等的测度 | 第59-62页 |
2.3.3 不平等的分解 | 第62-69页 |
2.4 社会分层理论 | 第69-72页 |
2.5 小结 | 第72-74页 |
3 中国动态贫困评估(1989-2009) | 第74-88页 |
3.1 贫困发生率 | 第74-76页 |
3.2 长期性贫困与暂时性贫困 | 第76-78页 |
3.3 富人入贫与穷人脱贫 | 第78-81页 |
3.4 脱贫后返贫与返贫后脱贫 | 第81-82页 |
3.5 收入转移矩阵 | 第82-86页 |
3.6 小结 | 第86-88页 |
4 中国亲贫困增长测度与效应分解(1989-2009) | 第88-118页 |
4.1 亲贫困增长测度方法 | 第88-90页 |
4.2 亲贫困增长测度 | 第90-101页 |
4.2.1 全国亲贫困增长 | 第90-93页 |
4.2.2 城乡亲贫困增长 | 第93-97页 |
4.2.3 省际亲贫困增长 | 第97-101页 |
4.3 亲贫困增长效应分解原理 | 第101-104页 |
4.4 亲贫困增长效应分解 | 第104-115页 |
4.4.1 全国亲贫困增长效应分解 | 第104-108页 |
4.4.2 城镇亲贫困增长效应分解 | 第108-111页 |
4.4.3 农村亲贫困增长效应分解 | 第111-115页 |
4.5 小结 | 第115-118页 |
5 中国亲群体增长测度与效应分解(1989-2009) | 第118-140页 |
5.1 群体划分 | 第118-121页 |
5.2 亲群体增长测度方法 | 第121-125页 |
5.3 亲群体增长的测度 | 第125-133页 |
5.3.1 群体收入情况 | 第125-130页 |
5.3.2 亲群体增长测度 | 第130-133页 |
5.4 亲群体增长的效应及其分解 | 第133-138页 |
5.4.1 分解原理 | 第133-135页 |
5.4.2 分解结果 | 第135-138页 |
5.5 小结 | 第138-140页 |
6 中国亲贫困增长与亲群体增长趋同研究(1989-2009) | 第140-162页 |
6.1 亲贫困增长趋同研究 | 第140-157页 |
6.1.1 计量模型与方法 | 第142-145页 |
6.1.2 绝对B趋同的截面回归分析 | 第145-147页 |
6.1.3 绝对B趋同的动态收入分布分析 | 第147-157页 |
6.2 亲群体增长趋同研究 | 第157-160页 |
6.2.1 绝对B趋同的截面回归分析 | 第157-158页 |
6.2.2 绝对β趋同的动态收入分布分析 | 第158-160页 |
6.3 小结 | 第160-162页 |
7 基于面板分位数回归亲贫困增长与亲群体增长影响因素研究 | 第162-194页 |
7.1 引言 | 第162-167页 |
7.2 计量模型 | 第167-172页 |
7.2.1 模型参数估计 | 第168-169页 |
7.2.2 参数估计的渐进性 | 第169-172页 |
7.3 变量选取与描述性分析 | 第172-180页 |
7.4 实证结果 | 第180-191页 |
7.4.1 家庭人均收入增长影响因素面板与截面分位数回归估计结果 | 第180-185页 |
7.4.2 个体收入增长影响因素面板与截面分位数回归估计结果 | 第185-191页 |
7.5 小结 | 第191-194页 |
8 中国亲贫困与亲群体增长差异影响因素的公平性研究 | 第194-222页 |
8.1 资本公平性 | 第194-210页 |
8.1.1 公平性测度方法 | 第194-196页 |
8.1.2 家庭资本公平性度量与分解 | 第196-203页 |
8.1.3 个体资本公平性度量与分解 | 第203-210页 |
8.2 机会公平性 | 第210-220页 |
8.2.1 机会公平测度方法 | 第210-215页 |
8.2.2 机会公平性分析 | 第215-220页 |
8.3 小结 | 第220-222页 |
9 结论与政策启示 | 第222-234页 |
9.1 主要结论 | 第222-229页 |
9.2 政策启示 | 第229-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234-248页 |
附录 | 第248-262页 |
附录1 省际人均收入及位序 | 第248-249页 |
附录2 群体间收入均值差异检验 | 第249-250页 |
附录3 群体间收入增长率均值差异检验 | 第250-251页 |
附录4 个体收入影响因素分位数回归估计 | 第251-256页 |
附录5 家庭人均收入影响因素分位数回归估计 | 第256-262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2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