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1.1 矿区概况 | 第8-10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3 选题依据 | 第14页 |
| 1.4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4-15页 |
| 1.5 完成工作量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6-24页 |
| 2.1 区域构造位置 | 第16页 |
| 2.2 区域地层 | 第16-18页 |
| 2.3 区域构造 | 第18-20页 |
| 2.4 岩浆岩 | 第20-21页 |
| 2.5 构造演化 | 第21-22页 |
| 2.6 区域矿产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4-45页 |
| 3.1 地层 | 第24页 |
| 3.2 构造 | 第24-31页 |
| 3.3 岩浆岩 | 第31-32页 |
| 3.4 矿体特征 | 第32-35页 |
| 3.5 矿石特征 | 第35-39页 |
| 3.6 围岩蚀变 | 第39-43页 |
| 3.7 成矿阶段划分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构造地球化学 | 第45-87页 |
| 4.1 样品采集及测试 | 第45页 |
| 4.2 断裂构造岩地球化学 | 第45-69页 |
| 4.3 断裂构造岩成矿元素组合特征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 第69-73页 |
| 4.4 构造地球化学场特征 | 第73-82页 |
| 4.5 地球化学原生晕 | 第82-85页 |
| 4.6 地质-地球化学模式 | 第85-87页 |
| 第五章 隐伏矿预测 | 第87-91页 |
| 5.1 隐伏矿预测的依据 | 第87页 |
| 5.2 靶区预测 | 第87-91页 |
| 结语 | 第91-93页 |
| 致谢 | 第93-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
| 附录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