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2 国内有关涉农企业贷款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3-15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6页 |
1.3.1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5页 |
1.3.2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3 本文研究遇见的问题及采取的解决办法 | 第16页 |
1.4 论文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1.5 有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9页 |
2. 涉农企业贷款信贷风险防控概述 | 第19-30页 |
2.1 涉农企业贷款信贷风险的特征 | 第19-20页 |
2.2 涉农企业贷款信贷风险的种类 | 第20-24页 |
2.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 | 第24-26页 |
2.3.1 信贷风险防控的含义、目标 | 第24-25页 |
2.3.2 信贷风险防控的原则 | 第25-26页 |
2.4 国内外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发展状况 | 第26-30页 |
2.4.1 国外银行业风险管理经历的发展阶段 | 第26-27页 |
2.4.2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 第27-30页 |
3. 我国地区性中小商业银行涉农企业贷款信贷风险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30-40页 |
3.1 地区性中小商业银行涉农企业贷款信贷风险的现实表现 | 第30-34页 |
3.1.1 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 第30-31页 |
3.1.2 贷款管理不严、内部控制制度乏力 | 第31页 |
3.1.3 信贷资产质量不高、担保抵押流于形式 | 第31-33页 |
3.1.4 客户管理不到位、信息不对称 | 第33页 |
3.1.5 不良贷款责任追究不力 | 第33-34页 |
3.2 地区性中小商业银行涉农企业贷款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 | 第34-40页 |
3.2.1 中小商业银行内部因素分析 | 第34-36页 |
3.2.2 中小商业银行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 第36-37页 |
3.2.3 借款人的行业特殊性及个体因素分析 | 第37-40页 |
4. 案例分析——以分析成都农商银行涉农企业贷款信贷风险防控为例 | 第40-46页 |
4.1 成都农商银行简介 | 第40-41页 |
4.2 成都农商银行如何化解历史包袱降低不良贷款率 | 第41-42页 |
4.3 成都农商银行在涉农贷款风险防控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有效做法 | 第42-44页 |
4.3.1 成都农商银行信贷管理组织体系较为完善 | 第43页 |
4.3.2 成都农商银行建立了审贷分离的信贷管理制度 | 第43页 |
4.3.3 成都农商银行涉农企业贷款信贷风险分散与转移的具体做法 | 第43-44页 |
4.4 成都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5. 我国地区性中小商业银行涉农企业贷款信贷风险防控对策与建议 | 第46-60页 |
5.1 地区性中小商业银行涉农企业贷款信贷风险内部防控的举措 | 第46-54页 |
5.1.1 完善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健全信贷管理系统 | 第46-48页 |
5.1.2 健全信贷风险控制制度,合理降低制度缺陷 | 第48-50页 |
5.1.3 优化涉农贷款担保方式,降低贷款担保风险 | 第50-51页 |
5.1.4 加强涉农企业客户管理,做好贷款清收工作 | 第51-52页 |
5.1.5 加强信贷业绩评价考核,落实经济责任制度 | 第52-53页 |
5.1.6 加强信贷风险文化建设,深化风险管理意识 | 第53-54页 |
5.2 地区性中小商业银行涉农企业贷款信贷风险外部防控的举措 | 第54-60页 |
5.2.1 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第55-56页 |
5.2.2 加强社会征信管理建设,塑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 第56-57页 |
5.2.3 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监管,理顺地方政府的不当干预 | 第57-58页 |
5.2.4 建立健全涉农贷款信贷风险的分担与补偿机制 | 第58-6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结论 | 第60-61页 |
6.2 不足和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后记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