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外逃贪官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构建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0. 导论 | 第9-15页 |
| 0.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0.2 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 0.3 研究的主要内容、框架和思路 | 第11-13页 |
| 0.4 研究方法、手段及措施 | 第13-15页 |
| 1. 外逃贪官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 | 第15-29页 |
| 1.1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概念 | 第15-16页 |
| 1.2 外逃贪官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含义 | 第16-17页 |
| 1.3 构建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必要性论证 | 第17-24页 |
| 1.3.1 惩治外逃贪官的需要 | 第18-19页 |
| 1.3.2 保护诉讼当事人权利的需要 | 第19-20页 |
| 1.3.3 追回外逃资产的需要 | 第20-21页 |
| 1.3.4 实现国家刑罚权的需要 | 第21-22页 |
| 1.3.5 国际社会共同反腐败与司法合作的需要 | 第22-23页 |
| 1.3.6 我国刑事诉讼法发展的必然产物 | 第23-24页 |
| 1.4 构建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可行性论证 | 第24-29页 |
| 1.4.1 权利的相对性理论 | 第24页 |
| 1.4.2 相对合理主义理论 | 第24-26页 |
| 1.4.3 诉讼及时理论 | 第26-27页 |
| 1.4.4 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 第27-29页 |
| 2. 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立法与司法现状评析 | 第29-33页 |
| 2.1 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立法现状评析 | 第29-31页 |
| 2.2 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司法现状评析 | 第31-33页 |
| 3. 国外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比较研究 | 第33-37页 |
| 3.1 大陆法系国家刑事缺席审判制度 | 第33-34页 |
| 3.1.1 德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 | 第33页 |
| 3.1.2 法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 | 第33-34页 |
| 3.1.3 意大利的缺席审判制度 | 第34页 |
| 3.2 英美法系国家刑事缺席审判制度 | 第34-35页 |
| 3.2.1 英国缺席审判制度 | 第34页 |
| 3.2.2 美国的缺席审判制度 | 第34-35页 |
| 3.3 合式诉讼模式国家刑事缺席审判制度 | 第35-36页 |
| 3.3.1 日本缺席审判制度 | 第35页 |
| 3.3.2 俄罗斯缺席审判制度 | 第35页 |
| 3.3.3 我国台湾地区相关规定 | 第35-36页 |
| 3.4 各法系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比较研究 | 第36-37页 |
| 4. 构建外逃贪官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具体思路 | 第37-46页 |
| 4.1 适用案件范围 | 第37-40页 |
| 4.2 开庭前的准备 | 第40-41页 |
| 4.2.1 相关法律文书的送达 | 第40-41页 |
| 4.2.2 辩护人的聘请 | 第41页 |
| 4.3 证据的收集与运用 | 第41-42页 |
| 4.4 缺席审理程序 | 第42-43页 |
| 4.5 救济程序和执行程序 | 第43-46页 |
| 4.5.1 救济程序 | 第43-45页 |
| 4.5.2 执行程序 | 第45-46页 |
| 结束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后记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