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 | 第9-11页 |
1、理论基础 | 第9-10页 |
(1) 增长极理论 | 第9-10页 |
(2) 扁平化理论 | 第10页 |
(3) 管理层级与管理幅度关系理论 | 第10页 |
2、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对“省直管县”的概念研究 | 第11-12页 |
2、“省直管县”的必要性 | 第12页 |
(1) “省直管县”的政治经济学基础 | 第12页 |
(2) “市管县”的体制弊端催生“省直管县”的现实需求 | 第12页 |
3、“省直管县”体制的改革路径 | 第12-13页 |
(1) 确立法理基础和政策规划 | 第12-13页 |
(2) 几种路径的可行性比较 | 第13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文献资料分析法 | 第13页 |
2、数据资料分析法 | 第13页 |
3、比较分析法 | 第13页 |
4、历史分析法 | 第13-14页 |
(五)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六) 创新之处与研究困难 | 第14-15页 |
1、创新之处 | 第14页 |
2、写作难点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我国政区体制的历史演变 | 第15-20页 |
(一) 建国以来的行政区划变革历史 | 第15-16页 |
(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市管县”体制的提出及意义 | 第16-17页 |
1、“市管县”的提出及发展 | 第16页 |
2、“市管县”体制改革的时代意义 | 第16-17页 |
(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省直管县”改革的缘起 | 第17-20页 |
1、“市管县”体制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 第18页 |
2、县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催生了“省直管县”体制改革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我国市管县体制存在的问题 | 第20-23页 |
(一) 层级过多导致的管理低效 | 第20-21页 |
(二) 重城轻乡加剧城乡二元结构 | 第21-22页 |
(三) 均质型地区功能丧失影响区域经济的形成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建立“省直管县”体制的可行性与经济发达地区改革的基本思路 | 第23-31页 |
(一) 建立省直管县的可行性分析 | 第23-24页 |
1、制度及社会的发展为改革提供了基础条件 | 第23-24页 |
2、理论界及试点成果为改革的推进提供了现实依据 | 第24页 |
3、交通、通信等迅速发展为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撑 | 第24页 |
(二) 经济发达地区试点“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 第24-31页 |
1、“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典型模式 | 第24-25页 |
2、经济发达地区改革的样本分析 | 第25-28页 |
(1) 浙江省的样本 | 第25-26页 |
(2) 江苏 A 县的样本 | 第26-28页 |
3、河南省——经济欠发达省区“省直管县”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1) 河南“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2) 改革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页 |
4、经济发达地区改革的路径选择 | 第29-31页 |
第四章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中显现的问题 | 第31-35页 |
(一) 市县分权难以真正落实到位 | 第31页 |
(二) 市县关系变化带来的负面效应 | 第31-33页 |
1、市帮扶属县的积极性削弱 | 第31-32页 |
2、增加了市县矛盾 | 第32页 |
3、市县的机构编制发生结构性变动,需要重新规划 | 第32-33页 |
(三) 体制不顺影响了改革的推进 | 第33-35页 |
1、司法体制不顺,影响依法行政 | 第33页 |
2、垂直管理体制不顺,影响行政效率 | 第33页 |
3、人事管理体制不顺,影响干部积极性 | 第33-35页 |
第五章 省直管县经验总结 | 第35-39页 |
(一) 省直管县的具体步骤 | 第35-37页 |
1、强化县级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及履职能力,培育其行政自主权 | 第35页 |
2、实行市县分治,赋予市、县政府平等的法律地位 | 第35-36页 |
3、划小省区,整合县区,促进政府层级向实三级制转变 | 第36-37页 |
(二)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 | 第37-39页 |
1、加强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省直接管理县 | 第37页 |
2、加强和完善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精简高效的行政审批制度 | 第37页 |
3、加强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实行依法行政 | 第37-38页 |
4、加强和完善司法体系改革,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省垂直管理 | 第38页 |
5、加强和完善垂直管理体制建设,实行职责明确的部门分工 | 第38页 |
6、加强和完善干部培养制度建设,实行渠道多样的干部交流制度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