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外关于隧道工程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国内关于隧道工程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第15-16页 |
2 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内涵 | 第16-27页 |
2.1 风险的概念 | 第16-18页 |
2.1.1 风险的含义 | 第16-17页 |
2.1.2 风险的特性 | 第17页 |
2.1.3 风险的分类 | 第17-18页 |
2.2 风险管理的概念 | 第18-20页 |
2.2.1 风险管理的含义 | 第18页 |
2.2.2 风险管理的职能 | 第18-19页 |
2.2.3 风险管理的一般流程 | 第19-20页 |
2.3 地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 第20-26页 |
2.3.1 风险界定 | 第22页 |
2.3.2 风险辨识 | 第22-26页 |
2.3.3 风险估计 | 第26页 |
2.3.4 风险评价 | 第26页 |
2.3.5 风险控制 | 第26页 |
2.3.6 风险监控 | 第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长株潭城际铁路1标盾构隧道施工风险分析 | 第27-39页 |
3.1 长株潭城际铁路1标盾构隧道概况 | 第27-34页 |
3.1.1 总体概况 | 第27-29页 |
3.1.2 诱发风险的地质、水文及周边环境条件 | 第29-34页 |
3.2 长株潭城际1标盾构隧道施工中的风险分析 | 第34-38页 |
3.2.1 WBS-RBS法简介 | 第34-35页 |
3.2.2 长株潭城际1标盾构工程风险的WBS-RBS辨识应用 | 第35-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长株潭城际铁路1标盾构隧道施工风险等级评估 | 第39-60页 |
4.1 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 | 第39-40页 |
4.2 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步骤 | 第40-47页 |
4.3 长株潭城际铁路1标盾构隧道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47-59页 |
4.3.1 风险评价标准 | 第47-49页 |
4.3.2 判断矩阵的权重计算 | 第49-53页 |
4.3.3 基本风险因素的模糊估计 | 第53-55页 |
4.3.4 基本风险因素的评价 | 第55-58页 |
4.3.5 整体段的风险评价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长株潭城际铁路1标盾构隧道施工风险的控制措施 | 第60-78页 |
5.1 盾构始发前风险控制措施 | 第60-61页 |
5.1.1 预付款不到位风险控制措施 | 第60页 |
5.1.2 盾构机吊装风险控制措施 | 第60页 |
5.1.3 盾构机顶推风险控制措施 | 第60-61页 |
5.2 盾构始发风险控制措施 | 第61-64页 |
5.2.1 正常施工款不到位风险控制措施 | 第62页 |
5.2.2 始发姿态异常风险控制措施 | 第62-63页 |
5.2.3 始发开挖面失稳、地表坍塌风险控制措施 | 第63-64页 |
5.2.4 隧道防洪风险控制措施 | 第64页 |
5.3 盾构始发--盾构过湘江西大堤之前风险控制措施 | 第64-69页 |
5.3.1 资金短缺风险控制措施 | 第64页 |
5.3.2 掘进姿态异常风险控制措施 | 第64页 |
5.3.3 建筑物沉降风险控制措施 | 第64-68页 |
5.3.4 开挖面遇障碍物风险控制措施 | 第68页 |
5.3.5 开仓换刀和带压换刀风险控制措施 | 第68页 |
5.3.6 设备故障长时间停机风险控制措施 | 第68页 |
5.3.7 不明气体风险控制措施 | 第68-69页 |
5.4 盾构过湘江西大堤--盾构过湘江东大堤风险控制措施 | 第69-77页 |
5.4.1 扰动大堤基础、引起大堤产生裂缝或变形风险控制措施 | 第69页 |
5.4.2 不良地层段开挖面失稳风险控制措施 | 第69-74页 |
5.4.3 江底换刀风险控制措施 | 第74-75页 |
5.4.4 地质钻孔回填不密实风险控制措施 | 第75-76页 |
5.4.5 隧道结构产生上浮风险控制措施 | 第76-77页 |
5.4.6 尾刷失效、江底透水风险控制措施 | 第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结论 | 第78页 |
6.2 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