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李商隐诗歌色彩艺术比较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李贺、李商隐诗歌的色彩运用情况概述 | 第12-20页 |
第一节 中国古典诗歌色彩艺术概述 | 第12-15页 |
第二节 李贺、李商隐诗歌色彩运用统计列表 | 第15-20页 |
一、各类色彩词总体使用情况比较 | 第15-17页 |
二、色彩词使用频率比较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李贺、李商隐诗歌用色技巧的比较 | 第20-30页 |
第一节 色彩的搭配 | 第20-24页 |
一、互补色搭配 | 第20-23页 |
二、无彩色搭配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光色的处理 | 第24-30页 |
一、远离强烈日光照射的场景设定 | 第25-28页 |
二、亮度明暗的调节和光色的描写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李贺、李商隐诗歌色彩功能的比较 | 第30-41页 |
第一节 色彩的心理功能 | 第30-35页 |
一、色彩联想与感觉 | 第30-31页 |
二、李贺:激情与绝望的交织 | 第31-33页 |
三、李商隐:深情绵邈的吟唱 | 第33-35页 |
第二节 意境的营造 | 第35-41页 |
一、色彩与意境的营造 | 第35-36页 |
二、李贺:冷艳诞幻、以色夺人 | 第36-38页 |
三、李商隐:细美雅丽、融色入境 | 第38-41页 |
第四章 李贺、李商隐色彩艺术异同的原因 | 第41-57页 |
第一节 李贺、李商隐诗歌色彩运用共性的原因分析 | 第41-48页 |
一、唐代社会环境和艺术氛围 | 第41-43页 |
二、对前代诗歌色彩艺术的继承 | 第43-47页 |
三、道教文化的濡染 | 第47-48页 |
第二节 李贺、李商隐诗歌色彩运用个性的原因分析 | 第48-57页 |
一、中晚唐社会与审美风貌的不同 | 第48-50页 |
二、个人际遇及性格的差异 | 第50-52页 |
三、主观化倾向的不同 | 第52-54页 |
四、擅用诗体的差异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